来源:半岛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5日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杜拉拉,职场生涯一帆风顺。跳槽还是不跳槽,跳槽的成本有多大,跳槽是成功还是失败?这都是金融精英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事实上,对大多数金融人才来说,跳槽不会像电视中演得那么简单:培养你的老东家会索要曾给你的各种“好处”,让你的跳槽成本高达数十万元。
跳槽成本
多则付出数十万元
国有大银行是人才输出重地,但他们不会永远做“冤大头”,最近几年的银行合同,多了许多制约员工跳槽的条款。员工假设要跳槽,先是从部门负责人到银行领导“围追堵截”,见员工实在铁了心要走,则会让员工交上以前行里发给他们的各种好处。前文曾提到的从某银行跳槽的尹向说:“考CFP、AFP的培训费、房屋补贴、以前贷款利率优惠补贴等等,这些曾经给员工的福利都要‘吐出来’,否则就不让你离职。”幸运的是,他的跳槽成本还算比较低。“如果各项费用加起来,我可能要掏10万多元,但我们行里有规定,一笔培训费过五年之后,再离职就不用交钱了;不到五年的,隔年递减,因为我在行里待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这块就很少了。”
作为一家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的杨影由于在上一个老东家工作的年限不算太长,并且老东家给她的各项福利比较多,她粗略算了算,跳槽成本高达15万元。“培训费、合同违约金等各项费用向行里交了10多万元。此外,我是下半年跳槽,还浪费了半年约5万元的年终奖。下半年跳槽的成本比上半年要高很多,因此,很多人选择在上半年,拿到年终奖以后再跳槽。”
岛城一家银行曾经集资建房,员工购房享受到很大的优惠。“这块优惠比较大,银行规定员工跳槽必须将这块钱补上,因此有个哥们跳槽的成本达到30万元。”杨影说。
跳槽后的头三个月,是适应新环境最重要的时段。“只要对这些注意事项多加留意,相信很快就能在新的工作岗位站稳脚跟。跳槽后的头几个月,一定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确保过渡环节平稳度过。”杨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