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张茉楠:全球货币宽松 中国何去何从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茉楠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0日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张茉楠(资料图)

  从明年形势看,尽管通胀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但压力依然存在,一旦放松可能招致反弹,因此,应该坚持既定的政策立场,中国经济不能再为廉价货币埋单了。

  与市场预期的相一致,10月份CPI终于如期降至5.5%,通货膨胀的拐点似乎得以确认,在全球保增长的主基调下,各国已经纷纷加入了宽松阵营,中国货币政策应不应该全面宽松?

  站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边缘,各大经济体发出支持经济增长的强烈信号。无论是把激活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目标的“戛纳行动计划”,还是欧洲央行改弦易辙突然降息,再或是美联储议息会议上暗示可能购买抵押支持债券(MBS)的表态,或是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立场的“软化”,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在主权债务高悬、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加入“二次宽松”的阵营。

  尽管有3%的通胀高压线,但刚刚走马上任的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还是毅然宣布将欧元区基准利率从1.50%下调25个基点至1.25%。面对加速下行的经济风险以及日益严峻的债务形势,欧洲央行的政策立场悄然改变。德拉吉美式的行事作风,很可能让欧洲央行效仿美国救助金融危机的做法,包括改变几十年来欧洲央行不能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主权债券的铁律,再加上高盛的经历让德拉吉深谙金融市场杠杆操作之道,欧洲央行在未来会更加大胆。

  现在看来,欧洲的意外降息可能再启全球二次宽松的闸门。从美国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看,美国低增长态势还将延续,高盛预计,美国的GDP增速第四季度可能放缓至1%,明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减慢至0.5%,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包括QE3、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以及设定名义GDP目标并与利率挂钩的刺激政策还可能出台。而从日本境况看,为应对日元升值对实体经济的严重拖累,日本央行有理由再度实施量化宽松,并进一步放松货币的可能。

    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调整也不可能与发达国家脱钩。近期,为了防止经济大幅放缓,抵御欧债危机对出口的冲击,巴西、印尼等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开启降息通道,未来新兴市场将很有可能与发达国家一起走向全球新一轮的变相刺激和宽松政策。

  但是,对于新兴市场而言,这不是一个好消息。根据IMF的预测,2011年和2012年新兴市场整体的通胀预估值分别为6.9%和5.6%,而同期发达市场整体的通胀水平仅为2.6%和1.7%,相对更高的通胀压力使得新兴市场难以通过放松货币来冲抵财政巩固的负面效应。在全球超低利率水平下,新兴经济体资产价格继续膨胀,私人部门负债迅速增加,并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当前的中国经济同样面临内忧外患,不能忘记2008年金融危机货币宽松刺激政策所带来的后遗症依然在发酵,更不能打破在保增长与抑通胀之间已经取得的“微平衡”。从明年形势看,尽管通胀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但压力依然存在,一旦放松可能招致反弹,因此,应该坚持既定的政策立场,中国经济不能再为廉价货币埋单了。

  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分享: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