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四例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结束后,央行本周再度实现公开市场资金净回笼810亿元。而这也是自国庆长假结束后,央行连续第五周实现资金净回笼操作,是今年以来首次连续五周净回笼资金,累计回笼资金规模高达5700亿元。
昨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了700亿元3个月期央票,发行价99.67元,对应收益率连续第11周持平于1.3280%;同时进行的500亿元91天期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也继续持稳在1.33%。
WIND统计数据显示,本周到期资金为1200亿元,包括900亿元到期央票和300亿元到期正回购,较上周增加了350亿元。本周二央行已经发行了210亿1年期央票和600亿28天期正回购操作,若不再进行其他操作,央行本周将通过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810亿元。
至此,央行在国庆长假后的五周时间里连续实现资金净回笼,累计回笼规模高达5700亿元,这一水平远高于国庆节前央行连续五周净投放的4090亿元资金。
央行连续五周净回笼资金也是今年首度出现。一位债券研究员表示,虽然官方一再重申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上,央行已经在公开市场悄然念起了“紧箍咒”。“先是10月22日当周公开市场净回笼规模创出13个多月最高;紧随其后,央行10月份当月累计资金净回笼规模创出今年2月以来单月最高净回笼资金量;截至目前,央行连续五周实现公开市场资金净回笼。”
上述交易员介绍称,考虑到近期新增外汇占款较多、财政存款也会在年末集中投放,并且信贷放缓、人民币升值预期等一系列因素所造成的银行流动性过剩,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操作可能还将继续。
自10月中旬开始,发行利率一直稳定在1.76%的1年期央票二级市场利率出现明显波动。根据中国银行相关数据统计显示,10月20日该收益率水平一度冲高至1.95%-2.0%附近,虽然最终有所回落,但是在1.86%附近呈现出明显的胶着态势,高于同期发行利率约10个基点。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的局面至今仍在延续,显示市场投资者对于该期限央票发行利率上调的预期已经达成一致。
这使得央行发行的1年期央票需求受到影响,该品种单日发行量已经从千亿左右大幅萎缩至目前的一两百亿,而央行回笼资金的主力品种也从1年期央票转换为3个月期央票。但3个月期央票锁定资金期限短,央行面临资金回笼与维持利率的两难处境。
鉴于短期内紧缩的货币政策工具很难推出,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现阶段央行主要依靠通过公开市场对通货膨胀预期进行管理,这需在进一步丰富操作品种与发行利率上调时间点上进行选择。有观点认为,目前1年期票据发行利率上行的时机基本已经具备,但若央行担心现阶段放行央票利率上行微调信号太过明显,可以会重启3年期央票来暂时舒缓1年期央票利率上调预期压力,并拉长资金冻结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