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吴晓灵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7日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吴晓灵(资料图)
吴晓灵(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看待融资总规模,我们应该怎么样有区别地来调控社会融资规模?
首先是能够创造货币的那些个机构,它们的活动应该受到严格的调控。因为货币供应量,反映了社会的购买能力,银行能够创造信用货币,其实还有一种货币,就是商业票据也是信用货币。在货币银行学中,商家所提供的票据,在流通的时候,受到信誉范围的影响,不得不换用信誉更高的银行券,因此货币供应量,除了银行存款,其实也应该包括商业票据。
那么各类非银行的信用,虽然能够转化货币形态,很少能够创造信用货币的供给,但是它们创造的产品,也会产生对货币的需求。只要能够控制住货币的供给,应该让非银行的一些信用活动变得更活跃一些,这样才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展开。
我们国家连续三年的高额信贷投放和货币供应,决定了中国不能走银根放松之路,现在大家都寄希望于放松银根,我认为绝对不能放松银根。2009年中国是9.6万亿的贷款规模,2010年7.9万亿,今年中央贷款规模底线7.5万亿元,平均一年8万亿的贷款规模,而2007年的信贷规模贷款投放是3.6万亿,2008年第四季度,银行已经完全放松了,不管了。
钱,我们还少吗?我们之所以感到钱少,是因为9.6万亿的银行信贷和10.7万亿余额的政府债券,铺的摊子太大了,如果要想把那个时候铺下的摊子,继续全额完成,每年都得以十几万亿的信贷,来完成这些接续工程,可能吗,中国承受得了吗?因此,我认为绝对不能走放松银根之路。
不走这条路怎么办呢?尊重市场主体的投资和融资的自主权,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要义,中国不缺钱,中国有80万亿的存款。中国不缺钱,中国缺的是资金合理流动的渠道和工具,资金是配置资源的龙头,风险自担,是尊重自主权的前提。
当前,融资的难点,不是利率市场化不到位,而是金融管制太多,很多人都说要加速利率市场化。我来讲一个结论:中国现在的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远远高于大家的预期。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