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朱宝琛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7日
在强调股票市场融资功能的同时,用制度保障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把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和是否分红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挂钩
编者按: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发展,逐步创造条件,促进股东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既是上市公司履行股东受托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A股市场分红比例过低一直遭到业界诟病。那么,该采取何种措施促进上市公司分红,以坚定投资者的持股决心,增强股市吸引力,这是亟需解决的制度问题。
近期,网上出现多封给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信,其中的一封信,建言“推行上市公司强制分红”,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其实,呼吁上市公司分红,长期以来业界一直在呼吁,包括监管层也在不断地推进。但是,我们看到,依然还是有不少“铁公鸡”上市公司被媒体揪出来。分红,真就这么难吗?强制分红,距离上市公司有多远?
分红制度有助于“价值投资”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是实现投资者投资回报的重要形式,对于培育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理念,增强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证监会都将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纳入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范畴,积极支持、推动、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
2001年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该办法将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条件之一。
2004年管理层曾经公布过一套“强制分红”的规定,规定近三年没有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不得再融资。“强制分红”的要义所在,主要是逐步使股市“价值投资”的理念不再是一句空话,派息率将成为支撑绩优股的投资标杆,对于维护市场的稳步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强制分红”的规定可以制约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关联交易和“吃空饷”时不得不少转移走一部分利润,使得公众投资者能有一点微薄的红利可分,又可确保不影响公司日后的再融资计划。这一规定使许多上市公司开始重视给公众投资者“分红”的问题了,这对公司制度建设的完善本身也是一个不小的鞭策和促进。
2006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又规定,上市公司发行新股须符合“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20%”。在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年报准则中也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应对报告期内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司,详细说明理由,同时说明公司未分配利润的用途和使用计划。
2008年10月发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要求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最近三年净利润的30%。
此后,监管层又多次提及,将进一步完善分红制度,逐步引导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或年报中明确分红政策,进一步严格上市公司分红作为再融资的前提。显然,强制分红作为再融资的前提条件,这是证监会一贯的政策。
为何上市公司不愿分红?
A股市场中,“现金奶牛”属于稀有动物,但“铁公鸡”却有些泛滥。由于这一市场现象,对投资预期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从而动摇了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对股票长期持有的信心,对市场产生了助跌的作用。
为何上市公司不愿分红?业内人士表示,这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对于股东来说,这是一个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的权衡问题。对于部分公司来说,虽实现了盈利,但是由于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对现金额需求较大,如果公司为了满足股东对分红的需求而进行现金分红,这无疑会减少公司用于自身经营和发展的资金量,不利于公司的发展,更不利于股东的长远利益。因此,此类公司在实现盈利之后,并不是让股东一起来分享利润成果,而是转而把利润投入到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以谋求公司持续发展。但是,前提是公司是正常经营、而不是以圈钱为目的的公司。
另一方面,由于现金分红涉及双重征税问题,即在公司层面,分红是在税后净收入中进行分配,在个人层面,分红仍需缴税。因此,一些公司可能会采用股份回购或其他更适合的方式来代替现金分红方式。
“红利税的存在,也使得投资者对分红表现出‘鸡肋心态’。”业内人士称。
据了解,目前,我国股票红利税执行的是20%减半征收,即10%,投资者实际所得的账面现金收入是分红额的90%。而在分红除权日,分红股票的开盘参考价实行的却是按分红额的100%。这样一来,股票还没开盘,投资者的股票帐户市值就已经缩水。所以,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分红不感兴趣,甚至对分红股用脚投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分红的积极性。
“在成熟市场,投资者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有股票和债券两种选择。”业内人士称,从投资者的角度讲,现金红利和债券利息被征收同样的税率;而对于公司来说,股利是在所得税后支付,而利息可以抵减所得税。所以,同样作为对投资者支付现金的方式,支付利息似乎比支付红利更具有优势,因为,现金分红相比而言比较昂贵,上市公司在进行现金分红前都会考虑,采取此种分红方式所承担的税收负担是否合理,能不能通过其他的方法获得相同的收益。出于这种考虑,一些公司不愿意选择现金红利的分配方式。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将上市公司的“不愿分红”归为直接因素,那么投资者的不成熟或许可算作一个间接原因了。
曾有一项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在选择股票时不会考虑公司的分红情况,超过40%的被调查者从来没有考虑过持有股票靠分红盈利。
此外,业内人士称,目前上市公司不分红,还包括财务管理制度没有依法健全,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体制,上市公司的职能部门没有如实尽到信息披露的法定义务等。因此,在立法上应该健全和丰富股东实现分红权的途径,加大对公司财务制度监督惩罚的力度。
“投资与回报本来是一对‘孪生兄弟’,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回报,否则,投资活动就失去了任何意义。”该人士称。
多管齐下解决不分红“顽症”
长期以来,A股市场分红比例过低一直遭到业界诟病,而那些“铁公鸡”上市公司,之所以被赋予铁公鸡的雅称,是对其以往的表现作了总结和概括的,因此,想让它们自觉拔毛,其中的难度自然不小。
那么,该通过什么路径才能解决上市公司分红难题呢?对此,业内人士支招,如推行强制分红等。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就提出要改变目前上市公司分红少的情况,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让公司理性经营,最终能够有利润可供分红。如果单纯从公司所面对的市场态势看,我国目前不少公司都符合巴菲特所描述的优秀公司的特征,具有较宽的“护城河”,即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价格主导能力,但是,很多此类公司却因为治理不善,优势业务所获得的高额利润被乱投资消耗掉了,结果,反倒没有利润可以分红。二是建立强制性的分红约束机制。要求上市公司在一定时限内必须分红(分红可以采取现金、股票等多种形式),超过一定时限不分红的,将不得再融资,再超过一定时限不分红的,自动退市。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称,让“铁公鸡”自觉拔毛,分红制度约束和分红环境影响的形成是必要和迫切的。
从西方成熟市场看,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红利支付方式,并且分红的环境已经形成。美国上市公司分红,不以半年或一年为周期分红,而是以一个季度为周期分红。相关数据显示,美国上市公司的现金红利占公司净收入的比例在上个世纪70年代约为30%-40%;到80年代,提高到40%-50%。到现在,不少美国上市公司税后利润的50%-70%用于支付红利,由于投资者持有股票得到的分红高于银行利息回报,分红政策往往被作为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参照,不仅代表着上市公司现在的盈利能力,也代表着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股市越跌,有投资者就会择机买入,起到了较好的股市稳定器的作用。
而在股票红利税方面,业界有过多次呼吁,认为这项税收税率应该降低,甚至减免。因为如果不取消红利税,上市公司分配的红利并没有等额地到达投资者手中。如果可以减免,甚至是取消红利税,可以引导个人投资者更多地参与到长期投资中来。
“如果不取消红利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率越高,造成投资人隐性贴权亏损就越大。这样一来,上市公司分红还不如不分红。”一私募人士表示。
此外,有业内人士建议,要建立全社会诚实守信体系,增强上市公司“认真负责、以投资者利益为重”的理念,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是重中之重,建议“由政策主导国有控股公司多分红带动更多企业的分红,从而形成企业争相分红的环境”。
同时,监管部门能够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比例,严格监管,加强公司治理,斩断上市公司利益外流的输送渠道,从根本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在强调股票市场融资功能的同时,用制度保障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把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和是否分红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挂钩。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更多的上市公司能够加大分红力度,那么当股价跌到一定幅度之后,长期持有股票的回报率将会超过国债等稳定利息收益品种,可以引导投资者形成稳定的收益预期,从而坚定投资者的持股决心,形成价值投资理念。(本报记者 朱宝琛)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