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梁健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4日
“哎呀嘞,如今的政策好,白天忙致富,晚上有消遣……”10月31日,石城县高田镇朱家村文化广场热闹非凡,村民刘东、赖燕对唱的新编客家山歌获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村民朱经能乐呵呵地说:“自从建起文化广场和自己的剧团,村民在家门口同样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表演,感觉真好!”这只是赣州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的一个喜人镜头。近年来,赣州各地着力实施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赣州跻身全国28个创建示范区之列,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示范区。
近年来,赣州积极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把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指标,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网络,努力提供面向基层和农村的公共文化产品,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路子。该市注重“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切实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逐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专家咨询制度等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满足广大群众需求。同时,该市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重心下沉,进一步延伸基层文化服务触角,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古祠堂、旧礼堂等场所,建设“文化超市”、小戏台、“农村博物馆”等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有效快捷地把有限的文化资源盘活、流通起来,把公共文化服务“种”到农民家门口。截至目前,全市涌现860多个特色文化新村,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81个,千余支文艺队伍活跃在一线,开展送戏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7000多场次,受益群众400多万人次。
为让群众更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赣州创新思路,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该市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和建设力度,精心打造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节会、文化活动和产业品牌,组织创作了《快乐标兵》等一批文化精品,给公共文化注入新活力。为让公共文化活动“火”起来,从去年底开始,该市2万余名干部深入基层,在送温暖的同时,把公共文化送到千家万户,深受好评。目前,赣州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印刷出版、文化旅游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有省、市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6个,滚动计划项目45个,全市有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9个,建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37个。 (记者梁健)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