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会昌藤艺:以遗产的名义“突击”市场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作者:许德友 本报记者林雍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3日

    衰落:“象牙”变“柴梗”

  会昌县的藤器是民间传统工艺产品,早在清代,生产的篮、盘、托、箕、箱类藤器用具就行销各地。它的制作主要用杉条、赣藤(又名土藤)或海南藤作架,外用经防腐处理的藤皮编织而成。藤器工艺讲究,经久耐用,外观大方,具有不生虫、不霉变,凉爽舒适、四季适用等特点,一度“昂其值,居为奇货”。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会昌藤艺逐渐步入寒冬。在皮质、铁质、木质家具及工艺品的强势冲击下,藤器因为没有机械化生产的优势,阵地不断丧失。如今,会昌藤器编织的种类相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许多,部分种类近乎失传,市面上的藤器制品越来越少。原先以生产精美工艺家居产品闻名的会昌藤器手工业,成了只编织藤椅的“藤椅业”。在家居市场一系列变化的消磨下,会昌藤艺从“象牙”变成了“柴梗”,艰难地向市场讨着生活。

  因为编织藤器的手工艺人收入低,年轻人又不愿意学习此类手工技艺,会昌藤艺濒临后继无人的境地。

  回归:从环保和健康出发

  近年,随着人们环保、健康消费意识的兴起,藤器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的家居产品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会昌藤器似乎看到重回巅峰的曙光。文平青作为会昌藤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乐观地说:“藤制品透气性好,清爽怡人,具有朴素、典雅之风格。加上其自然风格的装饰性,十分符合当前的消费潮流,市场潜力很大。”

  文平青说,在会昌县城的各藤器作坊每月只能制作出600多张藤椅,只有提前个把月订货才能买到。因为人力不足,文平青已推掉了好几批来自福建、广东的订单,回绝了来自吉安、梅州等地的好几位经销商的承销意愿。他还说:本来还有人需要制作藤质工艺品,但由于时间和精力不足,也没有去做。

  走访中,会昌一些饰品店的店主预测:现在草质、竹质的箱包、佩饰、儿童用品及观赏工艺品就因为环保和绿色,很受市场欢迎。如果藤器能进入饰品市场,肯定能独领风骚。

  看来,从环保和健康出发,加上时尚元素,会昌藤器将会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

  突击:剑指产业升级

  作为一种民间手工技艺,会昌藤艺于2005年成为江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步入了“遗产”的危崖,会昌藤艺必须寻找自己的突围途径。业内人士认为,要重扬会昌藤艺的魅力,就应独辟蹊径,制作高附加值的藤质工艺产品及高档家居产品。会昌县文化馆馆长梁玲娜告诉记者,现在,会昌藤器已列为会昌县的重点对外推介产品,正借着遗产保护的东风,以文化产业的形式重整崛起之路。

  目前,会昌县正筹备组建会昌县藤艺协会,整合会昌藤艺的各种资源,重树会昌藤艺的品牌。今后,将以行业协会的名义将一些有创新的藤质产品申报专利,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会昌藤艺不断创新的土壤和动力。

  文平青坦言,藤质工艺品和高档家居产品的市场前景很大,但市场需要培育,这就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政策作后盾,可目前会昌藤艺的传人中还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资金实力。会昌藤艺现在是“巧妇无米”,引入资金是会昌藤艺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如果有资金保证,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都是指日可待的。

  传承创新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会昌藤艺作为机械无法替代的手工技艺,要向市场“突击”,盲目的规模扩张行不通,亮剑必须直指产业升级。

  许德友 本报记者林雍

分享: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