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陈珂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03日
截至昨日,银行间市场企业债整体迎来小幅反弹,其中3年期和5年期各信用品种收益率平均下跌4.3和3.3个基点。而反弹原由即“次债新规”最终尘埃落定。随着新规最终采纳了“新老划断”的模式,商业银行对资本充足率约束的谨慎情绪已有所减轻,这或将缓和其自8月以来对信用债的态度。
“8月传出投资次债相应扣减资本的消息后,银行投资信用债的‘额度’(占用的资本)基本上都被上半年的信贷投放挤占了,我们信用债投资也停了很长时间。”一股份制银行资金部门副总表示。
与贷款类似,商业银行投资信用债也需要在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时乘上风险权重。“前一段时间,无论是债券投资部门还是信贷部门,首先考虑的不是资金的盈利,而是会消耗多少资本。”一银行债券交易员表示,在尽量不消耗资本进行投资的基础上,国债这些利率品种更受青睐。
上述担忧情绪,在10月21日银监会正式颁布《关于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后,或将得到稍许缓和。最终版本明确了次级债扣减新老划断的时间界限,即规定自2009年7月1日起开始持有的其他银行发行的次级债要全部扣除。
“最终的定稿,相对而言意味着次级债新规对商业银行投资信用品种的约束将有所减轻。”前述银行资金部门人士认为,目前扣减的资本规模还比较有限,至少当前还不足以对商业银行投资信用债的行为形成太过明显的硬约束。
不过,即使当前商业银行对信用债的兴趣可能有所恢复,但恢复程度依旧难以预料。中金公司认为,在不通过外部融资补充资本的情况下,仅依靠内生的资本增长,未来银行对信用产品的需求仍不乐观。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