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吴玥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1日
从2008年11月15日上海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宝莲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以来,一转眼,3年即将过去。3年前,正值雷曼兄弟倒闭后金融海啸席卷全球;3年后,欧美债务危机下全球仍未走出金融海啸阴霾,国内中小企业更是受到银根紧缩的影响,生存环境日益险恶。不过,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而言,发展势头却日益蓬勃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显示,截至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791家,贷款余额3359亿元,前三季度累计新增贷款1379亿元。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小额贷款行业风头最劲,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54家;上海小额贷款公司亦扩至64家,在4大直辖市中仅次于重庆,位居天津、北京之前。而据上海市金融办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市金融办已批准的小额贷款公司达到73家,其中65家已开业;累计放贷金额超过300亿元、放贷笔数达1.8万笔。
“最坏的时代”
诞生于金融海啸背景下的小额贷款公司,3年来,凭借着银行在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贷款中的空缺的成功补位,拥有了日益广阔的发展空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在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收紧的背景下,中小、小微企业“融资难”、“钱荒”等问题不断凸显,小额贷款公司更是呈现“井喷”式的增长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791家,较2010年底增加了1177家;前三季度累计新增贷款137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1202亿元的新增贷款规模。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小额贷款公司规模不断扩张,但依旧无法满足中小、小微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在此背景下,一些民间高利贷开始在部分地区盛行,民间借贷利率也出现急剧上升态势。与之相比,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上限仅为基准利率的4倍。巨大的利润对一些意志不够坚定的小额贷款公司产生了极大的诱惑,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远高于4倍基准利率的高利贷活动,特别是在“地下钱庄”高度发达的浙江省温州市。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调查显示,一季度末温州企业运营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的比例为56∶28∶16,民间借贷占比例较去年同期提高了6个百分点。而7月发布《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更是显示,温州民间借贷的市场规模已达到1100亿元,除去融资担保、小额贷款等合规渠道外,“地下钱庄”是民间借贷主力,全国范围小额贷款与“地下钱庄”比例约为1:10左右,而在温州这一比例可能更低。
同时,民间借贷利率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其中,“地下钱庄”的借贷利率月息达到3-5分,最疯狂的甚至能达到月息1毛以上。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介绍,现在大量传统中小企业利润率只有5%左右。仅还利息都远远不够。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汤敏指出,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的这种追求短期效应的行为,使其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