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银监会于10月13日已正式批准了成都市农信社股份有限公司筹建成都市农商行的申请。据相关人士透露,未来的农商行拟设股本58.98亿元,目前所需的股款已全部到位,公司初定于11月11日召开创立大会,而全新的成都市农商行将于今年年底之前开门迎客。据了解,成都市农商行的创立不仅标志着成都市农信社的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之路圆满结束,更标志着成都首个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为主营业务的农村商业银行即将诞生。
转股30天
农商行启动筹建大举改革半个月前拿到筹建批文
农商行启动筹建
作为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之路一直备受关注。
今年1月初,成都市农信社正式对外挂牌成立了成都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股份有限公司,这不仅让成都市农信社成功从合作制转向了股份制,更为其第二阶段的农商行改革之路埋下了伏笔。记者获悉,农信社股份有限公司在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后仅一个月的时间,便开始全面启动了筹建农村商业银行的动作。
据成都市政府有关人士透露,今年2月份,在政府的扶持和领导下,公司正式启动了成都农商行筹建工作,而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完成清产核资、募集股本和不良资产的化解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资本充足力和资产质量。
“这对于农信社来说并不轻松”,该人士表示,改制前遗留了不少不良资产,股东情况也很复杂,这些都无法满足建立商业银行的审批条件。为了帮助农信社顺利从合作制转向股份制,再发展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各级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在紧要关头支持和帮助了农信社化解不良资产。
其中,国家通过减免企业所得税专项核销挂账损失或增加拨备了2.6亿元,中央银行通过专项票据为其置换了21.79亿元的不良资产,而成都市、县两级政府则累计帮助农信社化解了近20亿元的不良资产。
大举改革
半个月前拿到筹建批文
与此同时,农信社股份有限公司方面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从业务范围、信贷管理到风险监督,几乎所有以前的薄弱环节,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进行改革”。农信社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透露,截至目前,所有商业银行应该具备的制度和体系,农信社股份有限公司已基本覆盖,盈利能力大幅提高。
记者从数据中看到,截至9月末,农信社股份有限公司各项存款余额1015.44亿元,比年初增加281.93亿元,增长38.44%。各项贷款余额668.98亿元,比年初增加166.51亿元,增长33.14%。不良贷款余额8.5亿元,比年初减少36.73亿元,不良贷款率1.27%,低于同期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9.61%,拨备覆盖率278.22%,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1~9月实现利润总额15.46亿元,同比增盈5.43亿元。
“在开展清产核资和处理不良资产工作的同时,我们内部也启动了股权调整和征集发起人的工作。”据农信社股份有限公司某负责人介绍,公司现有16个分支机构,628个营业网点,遍布成都市城区和各乡镇,从业人员近6000人,总资产额1106亿元,通过数个月的股权调整和征集发起人工作,公司已征集发起人18829户,拟认购58.98亿股,其中国有企业占32%,民营企业占41%,职工占3.8%,社会自然人占23.2%,“这个股本结构已经满足了下一步成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条件,同时也为我们将来达到公开上市奠定了基础”。
该负责人表示,在各项指标达到准入条件后,农信社股份有限公司向银监会递交了筹建申请,“经过监管部门的审查,10月13日我们正式获得了筹建批复。”目前,农信社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做好开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确保成都的首个农商行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挂牌开业。
初衷不变
仍以服务三农为主
“不管是农信社还是未来的农商行,服务三农的初衷不会改变”。农信社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将于今年年底前成立的成都农商行仍将坚持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支持灾后重建和统筹城乡发展。但与以前有所区别的是,农商行将在继续为发挥城乡金融努力的同时,还将尽快建成“资本充足、机制健全、内控严密、运行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的现代商业银行,“这就是商业银行和信用社最大的不同”。
据了解,未来的成都农商行将更加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在人力资源、“三农”市场定位、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革新和改进。同时,在业务发展趋于稳定后,农商行将逐步考虑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这也将是我们未来打造一流商业银行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