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尹珺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31日
本报记者 尹珺 郑州报道
温州、鄂尔多斯,第三张被推倒的融资多米诺骨牌是郑州。
由河南圣沃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资金链断裂引发的河南担保业危机,正在进一步发酵。
记者来到圣沃担保公司时,透过紧锁的玻璃门,可以看到数份报纸散落在地上,屋内一片狼藉。该公司所在的浦发金融中心大厦,本来是数家担保公司的聚集地。但是在一楼大厅的索引牌上,各家担保公司的名称都被人为地清除。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担保公司,有的大门紧闭,有的只剩下一名前台在值班。
郑州当地的担保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圣沃承诺给客户的月息在担保业内较高,许多小担保公司将自己吸收的投资也投到圣沃,以此来赚取利息差额。圣沃事发后,牵出了许多小担保公司,从而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距河南圣沃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资金链断裂已经过去半个多月的时间了,在此期间,相继有多家郑州当地的担保公司出现资金不能按时兑付的情况,宝银、宝源、通商担保,下一个会是谁?担保业内人人自危。
数据显示,河南的担保公司从2007年的100多家飙升至2010年底的1640多家,注册资金共计约570亿元,从业人员约有4万多人。
疯狂扩张的背后,风险正在积聚。 一边是急于寻找出口的民间资本,一边是资金严重不足的企业,在担保公司这一“掮客”的撮合下,一拍即合。
2010年开始实施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以及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圣沃担保向投资者出示了所谓的营业执照和《信用担保机构设立审批表》,但是事后被证实该担保公司并未通过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初审,也无担保备案证。在这两张“证明”的保驾护航下,这家成立仅一年零一个月的担保公司疯狂吸收了十几亿存款。而这笔巨额资金至今下落不明。
投资者不明白,明明各种证件都齐全,为什么自己的投资行为被界定为非法集资?政府也很无奈,为了规范担保业的健康发展,河南省对担保公司的准入门槛一提再提,经过层层审批才能过关。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担保公司通过做假账等手段蒙混过关,甚至私自伪造证件。
据媒体报道,近期河南省政府召开会议,就整顿规范担保机构的问题进行商议。针对当前河南担保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可能出现的挤兑风险,当地政府表示将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政府正在出重拳整顿担保业,可以预见的是,担保业洗牌在即。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