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黄嘉卿 记者任继众 特约记者尹勤 彭承礼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7日
青山环抱,绿水环绕,有“富丽江城”之美誉的赣州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江、东江的源头……置身其中,“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城市园林景观环境让人流连忘返。
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两会”召开后,各地秉承“生态为重”的发展理念,大手笔谋划将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后发优势,全力推进发展生态化,擦亮赣州生态“金”字名片。近日,记者走进崇义、上犹、大余等地城乡,感受着当地追求绿色GDP增长、做活“绿色经济”的良好态势。
环保低碳为上精挑项目选“凤”栖
近日,崇义章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加工项目征地工作进入扫尾阶段,正在争取列入省政府第二次战略性新兴产业调度会项目。该项目系崇义章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崇义新上的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产业,项目产品可应用于航天新材料领域。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35亿元,提供税收2300万元。这是该县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加快转型发展的一处得意之笔。据了解,崇义县将力争在5年内打造产值超300亿元的钨产业、50亿元的竹木产业、20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大背景下,崇义县及时领先转变发展思路,将追求绿色GDP的增长摆在了首位,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确定了市控重点污染源,建立重点污染源监督管理台账。全面启动了工业园区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去年以来,该县关停了69家无证照且污染严重的采矿、矿产品加工企业,取缔了30家破坏环境资源的小松焦油生产加工企业,对36家(次)污染严重企业下达了停产整顿通知,对16家环保设施不完善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对80家(次)部分污染物超标企业实行了限期治理,查处环境违法排污企业25家(次)。
发展离不开项目建设,根据绿色生态优势,崇义变“筑巢引凤”为“选凤来栖”。今年,该县确立的40个总投资91.54亿元的重点项目,均经过发改、环保、建设、国土、招商等部门的精挑细选。为了使支柱产业之一的钨产业达到“高精尖”的国际先进水平,该县引进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加工、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涂层刀片等项目,加快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目前,该县钨工业已形成从采掘到钨材、高比重合金和硬质合金及涂层刀片、高适用性凿岩钎头等工具较完整的钨产业链。新引进的人造板现代生态复合板式家具生产等项目,使该县的森林工业形成了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高强度复塑竹胶合板、竹家具等深加工产品。食品工业则在“南方野果资源圃”、“野果保护区”等项目的带动下,形成了南酸枣、脐橙、竹笋罐头等绿色生态食品系列。生态旅游业也异军突起,茶滩热水湖温泉勘查、上堡梯田和聂都溶洞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启动。
崇义围绕绿色发展目标,通过项目建设已逐步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核心竞争力优势。今年前3季度,该县绿色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例逾7成。
生态科技“当家”绿色崛起促发展
走进绿色上犹,眼前像铺开了一幅写意山水画,天蓝、水碧、树绿,处处绿意浓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上犹最大的优势和潜力,该县大力实施“生态发展、绿色崛起”战略,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该县加快推进发展生态化,完成造林绿化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4%,居全省前列。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风力、水力发电,荣膺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章江源头生态环境治理和上犹江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上犹江流域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一、二类标准。“两茶一苗”(茶叶、油茶、桂花苗木)生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态势喜人,茶叶种植面积5.5万亩,油茶种植面积30万亩,桂花苗木种植面积2万余亩。
上犹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目前全县涌现了梅水乡园村、陡水镇月仔、东山镇高桥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有10家农家乐被评为省、市三星级农家饭馆。该县按照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健身、商务会务的定位,整合旅游资源,以陡水湖风景区为龙头,打造五指峰、燕子岩等为特色景点的生态休闲旅游带,打造营前镇象牙村、陡水镇跃进门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带,打造东山古寺、客家民居“九厅十八井”、客家门匾等为代表的客家文化景观带,形成绿色、古色和红色旅游交相辉映的格局。该县加大旅游项目开发力度,整体打造陡水欧式旅游示范镇,立体开发南河湖、温泉和漂流,实施大型文化休闲娱乐城、仙人湖音乐喷泉、夜游犹江、城市生态体育公园等重大旅游项目。今年1月至9月,该县接待游客27.5万人次,旅游收入1.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35%。
发展壮大生态工业,挺起县域经济“脊梁”,是上犹全力推进发展生态化的重要举措。目前,有70余家高科技、环保型企业落户上犹县省级生态工业园。该县注重创优项目发展“硬”环境,打造一流工业发展平台。配套建设物流中心、220万千伏输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园北区;在赣崇高速上犹出入口附近,高标准拓展建设工业园南区。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建设全省重要的精密模具、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建设赣州重要的稀土、动力电池产业基地。扶持龙头企业晨光稀土上市,引导汇禾实业、南鹰电源等重点企业增资扩产。坚持“绿色招商”,引进华邦光电、力速数控等一批高科技、生态型企业。
绿水青山“做媒”“生态旅游”唱主角
今年9月以来,已顺利通过创建国家4A级景区省级现场验收的大余县丫山景区内,纷至沓来的游客沿着“九瀑九潭两洞一台”瀑布群落景观一路攀登,感受大自然的脉动;把厂房建在大山深处的大余章源食品厂生产的纯天然“章源秋月”系列月饼、“飞云泉”山泉水摆上了大型超市货架,并源源不断进入国内各大超市……今年以来,大余县借“山”造势,依“水”聚气,大力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加快建设“绿色大余”,生态旅游呈现出“井喷”现象。
地处章水之滨、五岭之首的大余县,是全省24个旅游重点县之一,拥有6大类43种旅游资源类型,128处景观景点。该县坚持生态立县,落实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制度及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产业准入制度,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实施了保护饮用水水源“一河清水”的“绿水”专项整治、重金属污染防治“绿地”专项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绿风”专项整治、农村污染防治“绿野”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省级生态县建设。同时,逐步扩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的保护范围,建设了一批“道路林荫化、城镇园林化、社区花园化”的生态镇和生态村,把丫山打造成“杜鹃花海”,在梅岭建设全国最大的赏梅基地,开工兴建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市民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公园,全力向国家园林城市“进军”。目前,该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6.5%,章江源头保护区断面水质达到二类及二类以上标准,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县”、“全国绿化模范县”。
如何让这绿水青山流“金”淌“银”?大余县按照“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的要求,把保持青山绿水的优势和特点作为发展旅游最根本的要求,采取整合旅游资源、健全体制机制、编规划抓项目、强招商重宣传等措施,加速推进“三景一品”旅游项目建设力度,丫山、梅关、牡丹亭等三大景区旅游基本配套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东宏公司6万件绿色环保型高纯锡制旅游工艺品项目竣工投产,旅游产业逐步成长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大余正日益建设成为赣州及珠三角地区休闲度假的后花园。今年进入旅游旺季以来,丫山景区每天都吸引游客两三千人次。而另一家“山与山间”三星级农家饭庄除了盐、酱油外,所有原料均实现了自给自足,蔬菜、鸡、鸭、鱼、猪都产自庄园,半成品、成品、小吃类全部产自农副产品加工坊,推出的绿色有机原生态菜肴、小吃广受好评,甚至出现了“一座难求”的现象。今年前3季度,大余县共接待旅游观光53.5万人,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23亿元。(黄嘉卿 记者任继众 特约记者尹勤 彭承礼)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