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对决华尔街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李小晓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6日

    一条500米长、11米宽的街道,能容得下多少人?

  一条名叫“墙”的街道,谁才是墙内人?

  一个充斥着键盘和点钞声的大厅,是交易所还是赌场?

  西装革履的富翁们,是精英还是赌徒?

  一场穷人“占领华尔街”的运动似乎在诠释着答案。

  无论答案如何,但每一个经过华尔街的人却能清楚地意识到,这条高楼遮住阳光的狭窄街道,一直占领着美国的心脏。

  华尔街是什么?

  财富心脏

  6家金融企业的市值,就占美国GDP的1/20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劳伦斯·E·米切尔在其所著的《美国的反省:金融如何压倒实业》一书中写道:“股票市场最初是一种工具,帮助建立一个新的企业,但最后却使企业屈服于自己的力量。”

  以制造业立国的超级大国美国,从二战后开始,国民经济从有形经济主导的工业经济开始向货币主导的金融经济过渡。20世纪90年代中期,金融业的比重逐渐超过了制造业。根据美国官方统计,1950年,美国制造业的规模占GDP的29.3%,金融服务业只占10.9%。而2008年制造业缩水到11.5%,金融服务业占GDP比例则上升至20.0%,高达28484亿美元

  随着金融业在美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华尔街的兴衰也开始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运。

  上世纪70年代,随着蓝筹股投机热潮达到顶峰,一些蓝筹公司如IBM、德州仪器公司(TI)的市盈率曾达到80多倍。然而,这一轮蓝筹股投机泡沫直接导致了之后的华尔街股市大崩盘并继而走入近10年的熊市。许多散户在泡沫破裂后跳楼的跳楼,上吊的上吊,但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则恰恰迎来了其资金向全世界铺开的春天。

  金融寡头们把闲置的、过剩的金融资本输往国外,1979年,美国在海外投资新建和合并企业资产总额中,银行所占比重为43.3%,比制造业的资产额要高出2倍多。美国的许多大型商业银行也在70年代的“滞胀”期间发展成为庞大的跨国银行。例如,到1982年底,花旗银行已在94个国家拥有1490余个分支机构,海外机构的资产和收益占花旗银行全部资产和收益的60%。

  “华尔街的神奇之处就在于,那些大而不倒的银行不仅能在各种危机中幸存下来,还能在危机过后变得更加资金雄厚、有恃无恐。如果70年代的滞胀是他们的第一次成长,上世纪末的科技泡沫则给了他们第二次通过并购自我壮大的机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融分析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2001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掀起的科技股狂飙终于出现了泡沫的破灭,并由此引发了股灾。在此次大跌中,三大股指跌幅分别达到34%、78%、49%。然而,大而不倒的银行们虽然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冲击,但很快便通过并购再次强大起来。

  “股市大跌的时候,因为会有一些公司破产,所以往往伴随着大吃小的并购,让大银行和大公司变得更加庞大。”金融分析师指出。

  仍拿花旗银行为例,上世纪90年代对旅行者等公司的大型并购让它实力倍增,2000年11月其收购了奄奄一息的Associates First Capital,一跃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零售金融企业。

  一夜之间,大银行们的身价激增。通过并购与转型,花旗银行的市值从1996年的695亿美元升至2001年的2600亿美元。同一时期,摩根士丹利的市值从195亿美元升至606亿美元;富国银行(Wells Fargo)的市值从359亿美元升至737亿美元。

  后面的故事尽人皆知。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尽管有一批以雷曼为首的银行破产,但也伴随着新一轮并购:富国银行收购美联银行、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摩根大通收购华盛顿互惠银行……这次“大洗牌”导致幸存下来的大银行变得更加“大而不倒”。摩根大通的市值2007年为1470亿美元,而经历了金融风暴的洗礼,2010年其市值升至1659亿美元。富国银行更是吞得脑满肠肥,市值从2007年的995亿美元升至2010年的1630亿美元。

  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在按市值排名前200的美国公司中,有34家金融服务类企业,其2010年12月31日的市值总和为16245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10年GDP的11%。其中,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金融服务类企业有5家,分别是伯克希尔·哈撒韦、摩根大通、富国银行、花旗集团和美洲银行。这5家企业的市值总和为8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10年GDP的5%。

  而这些还只是华尔街的金山一角。华尔街的财富远不仅仅掌握在这些金融企业手里,更多无法度量的财富则来自那些诞生于华尔街的神秘财团。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经济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使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加速融合,形成了许多垄断财团。二战之后,脱颖而出的十大财团分别是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和得克萨斯财团。在今年评出的世界前50强企业中,有10家企业都属于这些财团。这十大财团如今究竟占有多少财富?恐怕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也是小瞧了他们。

  华尔街成为了美国财富的中心,华尔街人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据美国财政部薪酬补偿特别主管肯尼思·范伯格发布的一份报告,美国17家金融机构约600名高级管理人员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共获得20.3亿美元薪酬,其中八成在缺乏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发放。

  2009年底,当金融危机的阴云还没有散去,CEO们的薪酬就迫不及待地大幅上升,美洲银行的每位高管平均分到了650万美元;花旗集团的高管也不逊色,人均620万美元。

  豪赌俱乐部

  美国金融业创造了多少社会价值?

  美国的金融业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壮大,然而,它究竟创造了多少社会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沈骥如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按照马克思的理论,银行的利润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再分配,它的功能原本属于企业下属的财务科,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企业更专注于生产,而将与金融有关的业务转移到了银行。按照资本主义的原则,银行作为一个社会部门,和其他企业共同获得社会的平均利润。所以,银行的平均利润是从工农业中分配出来的。

  然而,随着银行业的扩张,银行家们不再满足于获得社会平均利润,于是开始发明了各种金融衍生品。

  “随着金融衍生品的诞生,华尔街变成了一个圈钱的大赌场。赢了一本万利,输了则一败涂地。”沈骥如说。

  正因为这个疯狂的大赌场、疯狂的赌徒和疯狂的金融衍生品,美国最终卷入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次贷危机中。

  2003年到2007年,各大银行的杠杆率开始疯狂飙升。美林公司的杠杆率猛增至28倍,摩根士丹利增至33倍,高盛升至28倍,雷曼兄弟的杠杆率直到破产前仍高达30倍。也就是说,每1美元的资本就能撬动几十美元的资产规模。

  “大银行们创造了越来越多的金融衍生品,就像高智商犯罪一样,即使是同样精英云集的美国监管部门,也没有人能彻底弄清楚每个金融衍生品的模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融分析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该金融分析师告诉记者,大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把这个旁人弄不懂的游戏越玩越大,在房价次级贷款中派生出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担保债务凭证(CDO)、信贷违约掉期(CDS)等。基于1万多亿美元的次级贷款,创造出了数十万亿美元的衍生品。

  2008年7月,随着“两房”股价大跌,美国房地产价格彻底失控。CDO、CDS等衍生证券随后开始快速跌价,在雷曼8000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净值大约只有250亿美元。流动性的不足最终引发雷曼兄弟破产。

  “次贷危机是超前消费、过度借贷和凯恩斯主义下货币泛滥的结果。但金融衍生品将危害成倍放大并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次贷危机也是一次金融衍生品危机,是银行家们无限贪婪的恶果。”上述金融分析师表示。

  美国犹太人大会主席杰克·罗森被舆论评为“当今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五位犹太人之一”。深谙美国商道的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华尔街如今已成为美国经济悲剧的象征。

  “华尔街被视为金融危机的直接推动力,它所造成的后果被每个美国人承担着。同时,银行家们依然不改贪婪的本色,用美国纳税人的钱去填充自己的腰包,同时在拯救美国经济中表现得非常不负责任。尽管他们获得了美国政府大量的救助金,但他们转而则不肯借钱给其他需要救助的行业,包括房地产、建筑业和小企业等。”杰克·罗森如是说。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