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1日
受惠于母公司中国银行国内业务的协同效应,目前中银国际的客户以居住地区划分,有36%来自于内地。看来,中银国际“洋为中用”的策略已十分明确。
中国银行控股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国际)昨日宣布,旗下私人银行正式开业,成为香港首家向私人银行客户提供高端财富管理服务的中资金融机构,这标志着中资金融机构依托国内母公司扎实的客户基础,并凭借境外市场运作的成熟经验和创新能力在私人财富管理领域迈开了第一步。
中银国际表示,将获母公司中国银行全力支持,为拥有100万美元或以上净资产值的客户提供全面财富管理服务。中银国际副总裁谢涌海透露,该行自今年4月试营业至今,已实现盈利,目前开户人数560人,资产管理规模为480亿港元。
中银国际在港开设私人银行的背后,是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在短短三年内如火如荼的发展,私人银行已成为各大银行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必争之地。前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曾出示过这样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理财中心数量超590家,财富管理中心超90家,金融资产规模较上年增长15%。”
2006年底,中国加入世贸满5年后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汇丰、东亚、法国兴业等外资银行相继在中国注册独立法人机构,主营业务均瞄准高端个人理财。外资行“走进来”,中资机构“走出去”,方向相反,却同是为了服务于中国高净值客户,为其提供更多的涉股和私募股权产品选择。
据招商银行、贝恩公司的《2009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30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2900万元,共持有可投资资产8.8万亿元。
在过去数年中,内地共成立了约20家私人银行,国内主要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均设有私人银行。中资银行拥有雄厚的客户基础,而外资银行在提供高端个人理财服务方面,也具有更加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经营模式。在香港资本市场环境中,中国高净值人士可以享受到更加丰富且个性化的投资选择,诸如挂钩香港和海外股市的指数产品、私募基金、股权投资等等。
据谢涌海介绍,中银国际至今已从外资私人银行聘请15名私人银行家,而受惠于母公司中国银行国内业务的协同效应,目前中银国际的客户以居住地区划分,有36%来自于内地。看来,中银国际“洋为中用”的策略已十分明确。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