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3日
业界期盼已久的地方债终于开闸了,尽管只是几个地方试点,但其对金融创新、解决地方债务危机和理顺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等,具有重大突破意义。
首先,地方政府债券的自行发行,将有利于地方政府通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对当地的经济结构进行主动性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对当地经济、金融的稳定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次,地方政府发债的主动权,也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在财政收支上对中央财政的依赖。
值得关注的是,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办法的推出,有国际国内双重不利因素。从国际环境看,欧债危机尚在蔓延、发达国家主权政府信用遭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从国内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和房地产信用风险遭受市场质疑,中小企业资金面吃紧,对中国银行业风险的担心也在提高。在此环境和背景下推出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办法,市场不可避免会存在担心,这点相关部门应有前瞻考虑。
对此,不仅需要财政部实行发行额度管理、实行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和地方政府信息披露制度,而且需要披露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通资金的使用,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
另外,在现行政绩考核指标下,地方政府发债所获资金,可能倾向于地产开发和大工程建设等面子工程,而民生、社保、公共服务等方面却重视不足。所以,在发债获取资金使用上,应有更细致和明确的比例规定。
总之,尽管我们看好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发展机会,也相信地方偿债能力,但从长远考虑,地方自行发债的尝试,无论从制度设计和原则目标上,都应从长计议,而不是只解燃眉之急。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