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房市经纬 >> 正文内容

“蝴蝶效应”利好楼市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1日

    近日,南昌市编制了《南昌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并进行公示,在对外交通设施建设计划方面,提出了打造南昌成为区域交通中心、构建铁路西环线鄱阳湖城镇群城际快速铁路客运网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轰动全城、被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教授称作南昌发展的“蝴蝶翅膀”的朝阳洲大桥5年内完成建设、红谷过江隧道已确定5年内启动,再次引发了市民们对于“蝴蝶效应”的热情和期待。

  其实,但凡有江的城市,都会抓住跨江大桥、过江隧道带来的巨大效应,比如打浦路隧道之于上海,长江第一隧之于武汉,厦门大桥之于福建,珠江隧道之于广州……横跨整个城市的宽度,往往从经济决策的角度更为精准的规划着城市的未来。那么,建成后的朝阳洲大桥、红谷过江隧道会给南昌带来怎样的城市变迁?“蝴蝶效应”又将怎样影响楼市?本期,我们将和大家一同探讨。

  规划

  朝阳洲大桥、红谷隧道为南昌插上“蝴蝶翅膀”

  随着南昌经济的发展,南昌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一江两岸”框架的进一步拉开,众多城市核心片区、城市副中心沿江岸悄然崛起,如城市的CBD红谷滩、CLD朝阳新城等等,八一大桥、南昌大桥等跨江大桥已无法满足新老城区的密切联系,南昌亟待更加便捷的跨江线路。对此,《规划》在改善全省交通系统的基础上,着重对南昌的江河线路进行了大规划、大投入:一方面,将南昌建设成为区域交通中心,加强水、陆、空交通站点的设置,实现三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海西区)的交通廊道;另一方面,在南昌市内,启动朝阳洲大桥、红谷过江隧道工程,以满足朝阳新城、红谷滩与旧城中心区日益密切的联系。

  据悉,在跨江桥隧工程的建设当中,《规划》还具体提出,朝阳洲大桥已于今年4月展开前期工作,红谷过江隧道将在5年内启动。至此,朝阳新城、红谷滩板块率先完成了与中心城区的对接,朝阳洲大桥、红谷过江隧道的建设也被认为是为南昌的破茧腾飞插上了一对“蝴蝶翅膀”。

  改变

  “蝴蝶效应”驱动新老城区双核三圈一体化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规划是对一座城市的未来进行设想,进化的演变则是它永恒的主题,而当纯空间上的规划对于城市的影响越来越小,经济决策正日益代替空间上的筹划。朝阳洲大桥、红谷过江隧道恰恰是站在经济决策的角度对南昌进行着精准的规划:以中心城区为躯干、朝阳新城和红谷滩新区的桥隧工程为羽翼,从而发挥出最大的“蝴蝶效应”。

  众所周知,朝阳新城是中心城区与长三角、象湖新城联系的纽带,也是中心城区向外扩容最先到达的区域,区位价值明显,目前已吸引了万科、华润、中海等众多品牌房企的入驻,住宅品质在南昌南楼市首屈一指,被形象的称为南昌的CLD;红谷滩板块则随着市政府的迁入和有意识的引导,引领了南昌第四代写字楼的发展,为入驻红谷滩写字楼的企业提供了专业化、国际化和智能化的服务,成为当前最炙手可热的城市CBD。两大板块与中心城区一江之隔,朝阳洲大桥、红谷过江隧道的建设无疑将加强它们与中心城区的联系:一方面,新老城区的交通将更为便利,朝阳洲大桥与滨江路对接、红谷过江隧道与中山路对接将大大降低往返时间和成本;另一方面,借力朝阳新城“离尘不离城”的宜居特点,滨江地段可大力发展高层住宅,临昌南大道区域的容积率可达到4.0,将有力疏散和承接市中心不断聚集的人口压力,中山路传统商业与红谷滩现代商务的无缝对接,也将使两个核心商业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此外,桥隧工程在城市宽度上的突破,也使人们的消费半径得以延展,为《规划》中提出的“着力构建双核三圈一体化”奠定下夯实基础。

  视点

  桥隧工程仍会成为楼市发展的巨大引擎

  作为最早提出“蝴蝶翅膀”概念的专家,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教授在2007年就提出了桥隧工程对于南昌发展的促进作用,如今,朝阳洲大桥、红谷过江隧道已由图纸变为现实,麻教授认为虽然错过了2007~2009年南昌楼市大跨越阶段,但一桥一隧仍会成为南昌楼市未来发展的巨大引擎。

  麻教授指出,朝阳新城是南昌市少有的紧邻中心城区又尚未大面积开发的地块,承载着新老城区的交接和未来城区的扩容,升值空间不言而喻。所以,中山桥、抚河桥远远不能满足市区人口的疏散,朝阳洲大桥的建设将加速朝阳新城融入城区的步伐;同时,现在的朝阳新城虽然吸引了万科、华润等众多品牌开发商入驻,住宅品质得到保障,但朝阳新城的配套设施,尤其是交通配套还十分滞后,新大桥的建设将推动朝阳新城交通环境和配套设施的完善,使朝阳新城真正成为宜居之城。

  而红谷过江隧道对于红谷滩板块的推动,则从两个方面加速了新老商业中心的无缝对接:一方面,过江隧道与八一大桥、南昌大桥的叠加使用,大大提高了人们跨江的速度,提高来往的办事效率;另一方面,红谷滩目前的居住人口仅为22万,仅占新城规划的60万人口的三分之一,过江隧道有利于红谷滩未来人口的聚集。

  文/记者田华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责任编辑:田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