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澳大利亚联储意外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上调至3.25%水平。这是澳洲联储自2008年3月以来首次加息。这一举动也使澳洲成为了G20集团中第一个升息的国家。在距离9月25日G20峰会许下继续实施刺激经济计划,直到经济复苏得到明显巩固的诺言仅仅11天后,澳洲央行就开始与其唱起了反调。
为何是澳大利亚
在澳洲联储加息前一天,接受调查的20名经济学家中只有1位预测会升息,主流观点是加息会在圣诞前后启动。但是澳洲联储加息意图早已显现。9月28日,澳洲联储主席斯蒂文斯暗示,由于需求正在升温,处于历史低位的利率恐将导致经济失衡,“澳洲需要及时上调利率。”10月6日,在澳洲联储的加息声明中,又提及联储将逐步减少经济刺激举措力度,预计未来1年澳洲经济增长可能接近趋势水平。市场分析师对此的解读为在未来两个月内,澳洲联储还有可能进一步加息。
高调加息的背后,经济增长,外需变化,通胀,成为了导致澳洲联储货币政策出现调转的关键。10月8日,澳洲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澳大利亚9月份就业人数增加40600人。同时,消费市场的复苏势头也正在加快,该国8月份零售月增0.9%,远远好于7月份的月降0.9%。在企业信心方面,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经济延续复苏的概率很大,7月该国经济领先指标上升0.7%至113.4。
而作为一个资源输出大国,其贸易伙伴经济实力的恢复也为其提供了强劲的出口保证。“资源的需求不是周期性的,应该可以持续一个时段,澳洲亚洲贸易货币的经济前景也正在同样好转,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近来增势强劲,(使我们可以相信)经济复苏很可能在2010年持续。”斯蒂文斯说。
在复苏已经确立之际,传统的通胀风险又一次被重视起来。澳洲联储负责经济事务的主管安东尼·理查兹警告称,澳大利亚房价目前存在上涨过快的风险。由于澳洲目前移民数量创纪录,加之国内人口增速达到25年最快,房屋营建率将远远低于市场需求。在今年第二季度,澳洲房价已经上涨了4.2%。
10月下旬澳洲联储将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有可能成为市场对其是否再次加息的一个重要参考。据巴克莱资本预计,CPI将有可能高于澳洲联储2%-3%的目标值。
目前,澳洲11月份银行同行拆息期货价格下跌4.5个基点,而这意味着11月现金利率将从目前的3.25%上升至3.45%,澳洲联储的加息之路只是刚刚开始。
G20“退出”启动
作为G20集团中第一个加息的国家,澳洲联储的行为貌似违反了G20集团继续为全球经济复苏“加油”的主调。但实际上,这却是G20循序渐进“退出”的启动。在G20财长伦敦峰会上,各国财长已经暗示,各个国家改变货币政策的脚步将各有不同。“退出过程的规模、时机及顺序将因各国政策措施的类型而有不同变化。”货币收缩在技术层面上早已经在实施。以色列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加息的国家,中国的货币投放已渐趋温和稳定,美联储也表示将开始逐步放缓其收购抵押支持债券和机构债券的力度,并为收购工作制定了在2010年第一季度结束的时间表。
退出作为保证经济持续复苏的必要步骤已经成为了各个央行的核心问题。澳洲央行率先加息进一步加强了市场的信心。澳洲联储宣布加息后,全球股市出现大幅上涨,黄金价格创下历史新纪录,石油价格再次攀上70美元每桶。而在澳洲联储启动退出机制之后,其他国家是否会跟进,如何跟进,以何种方式跟进则成为了G20峰会国际协调退出理念能否顺利达成的关键。
谁是下一个
如果以澳大利亚的退出依据作为参考,经济复苏和金融危机造成的货币贬值情况可以视为下一个“退出”国家的重要指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苏格兰皇家银行都同时看好经济正在重回稳定增长,失业率仅为3.1%,就业情况是欧洲国家中最稳定的挪威的经济表现。目前挪威央行的基准利率为1.25%,远远低于已经加息的澳洲联储的3.25%。
排在名单上的国家还有韩国、加拿大和新西兰。
目前外汇市场已经将这种加息预期提前体现在了汇价上面。纽元和加元在兑美元上均出现了上升的空间。
10月9日,欧洲央行议息会议的会后声明也为其未来加息留下伏笔。在依然维持利率为1%不变的同时,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暗示,欧元区通胀率将在未来数月转为正值,欧洲央行将全力应对长期物价稳定面临的任何威胁。特里谢还敦促欧元各国政府为退出财政刺激政策做好准备。
各国央行对于加息的积极表态,使得美元遭遇了承重打压。澳元兑美元触及14个月高点0.9032,欧元兑美元逼近1.4800,触及两周新高。美元指数下跌至76.51附近,从今年3月触及顶峰以来美元指数已经下跌了12%。
这迫使伯南克10月8日发表讲话。伯南克进一步解释了美联储的退出策略。包括调升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利率。例如:逆向回购协议,定期存款工具及出售所持有的长期资产,同时将在适当的时候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