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0日
方文山回来了!
10月18日,当台湾著名词人方文山一行的车队驶入于都县仙下乡石坑子村时,在村口等候多时的村民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明星亲人。尽管村民们早已通过各种渠道获知了方文山要来认祖归宗的消息,但淳朴的人们仍未能抑制住激动的心情。方文山一下车,从未谋面的方氏家人便上前拥抱,众人热泪盈眶。
感动与温情是方文山此次寻根之旅的主旋律。从8月份确认祖籍的具体地点至今,这位华语乐坛重量级人物的寻根之旅就备受关注。方文山表示,虽然是第一次回到老家,但是感觉这里的一切都很亲切——他向簇拥而上的乡亲和媒体记者感慨:这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怀。
方文山于都寻根记
○方名荣 记者周善汉 特约记者谢慧
方文山为粉丝签名。
方文山在品尝客家小吃。
虽未来过却很熟悉
这是石坑子村人难以忘怀的场景:喧天的锣鼓、响亮的唢呐、喜庆的鞭炮声中,方文山搀扶着父亲方清海和叔叔方东海从车上下来,缓步行走在簇拥的人群中。
“文山叔,欢迎您回家。”听见迎接的人群中有人呼喊自己,方文山不时微微一笑。乡亲们纷纷走上前来,争相告诉他这里的过往,以及家族的渊源。性情随和的方文山听得很认真,频频点头示意。走到方氏宗祠前,方文山一行停了下来,久久凝望着斑驳的古墙和古色的门匾。厅堂内,长者们穿着当地民俗礼服,为他准备了祭祖的仪式。在乡亲的引导下,方文山与父亲、叔叔点燃香烛,向先祖行礼。
祭祖仪式结束后,热情的乡亲们摆上当地特色小吃请方文山一行品尝。他与乡亲们不时拉着家常。由于当地村民普通话不太流畅,时不时会冒出几句方言,方文山听后非常激动——这不就是小时候听过的奶奶的乡音吗?小时候,调皮的他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滴只赖子蛮吾听话,骂都骂吾走”(这个小孩很不听话,骂都骂不走)。
方文山的言行举止,让村民们倍感亲切。按字辈排,方文山是方氏“萃”字辈,而当地与其年龄相仿的村民大多也为“萃”字辈。年轻的村民纷纷上前,请求合影、索要签名,有的甚至脱下身上的衣服,请方文山在衣服上签名留作纪念。
来到爷爷曾经讲过的老屋前,尽管只留下一些散落的砖块,但这场景却是那么熟悉。其作品《爷爷泡的茶》中提及的老樟树还在,爷爷讲过的门前的小池塘也还在。目睹眼前的一切,方文山动情地说:“我替爷爷来看望你们了。”
村民“集体放假”
这是石坑子村历史上最为热闹的日子:所有的村民都放下手上的农活,自觉地为迎接远到的亲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名村民打趣地说:“今天石坑子村人‘集体放假’了。”
留守在家的石坑子村村民大多为老者,此前,他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方文山为何人,最近听在外工作的子女们打电话回来介绍,才知道他是一位大才子。不过,他们仍然有所疑惑,方文山真有子女们在电话中讲述的那么传奇吗?
延绵3公里的车队和闻讯赶来的粉丝让村民们相信,方文山果真是个“大人物”。张灯结彩的小山村里,鞭炮声、锣鼓声、唢呐声此起彼伏,方文山走到哪里,记者的长枪短炮和粉丝的欢呼尖叫便跟到哪里。
为了做好迎接方文山一行的准备工作,方氏家族的人们几天前就开始忙碌了,炸米馃、酿米酒……亲人离家几十载,村民们一定要以最高规格的礼数来迎接海峡对岸的亲人。
离开石坑子村时,村民提着大包小包的花生、大米、鸡蛋等土特产,送给即将离开的方文山一家人。方文山和父亲、叔叔鞠躬致谢,热泪盈眶。方文山的叔叔方东海对送行的村民们说:“我们一定还会回来的。”
在这场盛大的聚会中,感动的不止是方文山及其家人,许多村民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泪水,是两岸亲人重逢的喜悦,亦是游子叶落归根的情怀。
愿为家乡写歌
事实上,方文山的于都寻根之旅,不仅仅是一个村子、一个家族的荣耀,更多的人还把他看作奋斗的榜样。
从8月22日透露其爷爷的出生地在于都县仙下乡至今不到两个月,方文山说,自己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回到家乡省亲,是一种缘分,更是凝聚着众乡亲的心力。而记者也注意到,今年以来,方文山多次在公开场合和新浪微博上表达回乡愿望,此次成行不禁感慨万千。
趁着活动空隙,赣州晚报记者与方文山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采访。此次对话,方文山以一个客家乡民的奋斗经历,告诉乡亲成功并不遥远。
出生于1969年的方文山原是台北近郊一位不得志的青年,为了圆梦而在台北市苦苦打拼。工作七八年来,他做过防盗器材的推销员,还曾帮人送过外卖,生活的艰辛让他更懂得机遇的重要性。他原来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电影编剧,进而成为合格的电影导演,但当时台湾地区电影市场的整体滑坡让他望而却步。其后,他拼命创作歌词,希望可以以此达成愿望。当时,他把自己的作品分寄到各唱片公司和音乐人手中,每次都要寄出上百份,但一直都是石沉大海。
1997年7月的一天深夜,方文山接到了台湾名嘴吴宗宪的电话,邀请他到自己新成立的音乐工作室任职。突然的惊喜让方文山激动异常,随即总结出自己的一句座右铭:“机会比实力重要。”不过另外还有一句补充,“实力不够的时候,肯定会流失机会”。
方文山认为,到目前为止,自己遇上了两次最佳的机遇:一次就是被吴宗宪发掘,成为专职的作词人;另一次就是遇上周杰伦,成为一对优势互补的黄金搭档。方文山跟周杰伦是同一批被吴宗宪招入麾下的职员,之外还有十多名同事,他们有的专攻作词,有的专攻作曲,吴宗宪让他们自由组合,尝试与不同的同事配对。
方文山的经纪人陈凯文告诉记者,当时周杰伦谱写的曲子成为众人的抢手货,但每每只有方文山能精准地揣摩其深意,并写出绝配的歌词。于是,周杰伦和方文山的组合渐渐地被固定下来。
10月18日晚,方文山在于都县城观看当地演员演出的采茶戏后,记者问他有无打算结合家乡传统文化,为老家写一首歌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一定会尽力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