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肆虐下,欧美银行陷入困顿。但反观中国银行 业,却依然稳健前行,起着稳定中国资本市场的作用。
大盘每在危急时刻,建行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而工行、中行等则紧随其后积极响应,及时稳定市场,增强信心。不过,在建行、工行、中行的背后,作为控股股东的汇金公司的身影总是时隐时现。每每汇金出手,都带来银行股的飙升。
同时,银行业的良好业绩,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华夏时报》记者估算,工行、中行、建行都拿出利润的50%左右对股东进行现金分红。记者采访多位专家表示:“适当提高现金分红比例有利于增加股东资产的流动性,增强投资者和市场的信心。”
央行显然深知国有银行对稳定市场的重要作用。9月17日,央行发公告要求银行上报预估流动性预测数据以维稳国庆市场。
银行股变身市场“保安”
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下依然能够稳健前行。8月份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不良资产率下降,资产质量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最新全球银行市值排名显示,中资银行的排名普遍提前,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继续位列前十。
银行股成为A股市场第一大权重板块。招商证券统计显示,目前上市银行的总股本已经占A股市场总股本的49%,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近1/4,而三家国有银行占银行业总股本的83.9%。
财经评论人叶檀曾这样表示:“金融和地产股历来是股市的风向标,它们业绩如何,股价能否企稳,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影响股市走势,起到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
投资者不会忘记,2008年9月15日,雷曼宣告破产不到12小时,当天沪指毫无抵抗地跌破2000点整数关口,至9月18日沪指最低跌至1802点。当天晚间,中央汇金公司宣布增持三大行股份。第二天开盘后,银行股无一例外地涨停,指数涨幅达9.45%。而投资者记住的不是当天大盘的暴涨,而是政府借股市传递的信心。
银行股每次飙涨的背后总隐藏着“汇金之手”,每每在大盘危急时刻,建设银行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则紧随其后。
8月5日,在大盘频频跳水的情况下,仅几分钟时间,就有数亿元资金通过拉抬中、工、建三大银行股价,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8月13日午后三大行出现异动,其中建行涨幅5%。9月8日仅在下午2个小时的交易时间里,流入三大行的资金共约4.63亿元。而11日更是延续这种态势,流入三大行的资金供计3.25亿元,大笔资金的入场使上证指数涨2.2%左右。“目前国内货币金融体系出现积极变化,包括存款活期化、贷款需求旺盛、多项经济指标往上走,这些利好因素将推动银行股股价继续往上走,也对资本市场的稳定起积极作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银行业稳定市场的功能持积极态度。
他同时表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的利润增速36%在所有的行业里仅次于房地产43%的增速,位居第二。而银行股的良好业绩,不仅提振了市场信心,还给投资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在2008年年报中,工行、中行、建行都拿出了一半以上的利润对股东进行现金分红。
分红丰厚成表率
上市公司不分红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中国股市的功能,导致绝大多数股东在投资中以博取价差为目的而并非做与公司共成长的理性投资人。《华夏时报》记者发现,根据2008年披露的年报信息,有496家上市公司已经连续3年以上不分红,连续9年不分红的公司也有107家。
与“铁公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大国有上市银行。在2008年年报中,工行、中行、建行都拿出利润对股东进行现金分红。记者统计,以2008年末的总股本为基数,中、工、建现金分红为323亿元、551.1亿元、453.4亿元,分红数额占比三大行税前利润的50%左右。
三大行的外资战略投资者也是巨额分红的受益者。记者粗略估算,根据2008年年报披露外资持股数量,中、工、建给外资投资者分红约48.5亿元、39.9亿元、20.16亿元。
正是这些积极的讯号使战略投资者信心大增。9月初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刘易斯再次表示,在最近一次减持5%建行股份后,美国银行与建行的合作关系“没有变,也不会变”,目前美国银行没有减持建行股份的打算。同样,中行和工行的战略投资者也曾表示,看好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没有继续减持的打算。
对于分红的作用,鲁政委一语道破表示,“在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下,适当提高现金分红比例有利于增加股东资产的流动性,增强投资者和市场的信心。但这不是制度上的调整,而是在充分考虑到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后所作的决策。”中资银行的分红做法也值得其他上市公司借鉴,毕竟“铁公鸡”一毛不拔对自身流动性和市场信心只有坏处而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