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60年理财观:从勒紧裤带过日子到信用卡消费

来源:沈阳晚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9日

  新中国首批金融学子讲述:前30年存钱1元2元

  60年理财变迁:“那时候卖金子得带户口本”

  近几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理财观念深入人心。

  从不懂不问,到街头巷尾的大爷大妈都拿着专业书籍研究金融危机,六十年来,变化的不只是我们的生活,更多更明显的是观念。

  近期,记者采访了不同年龄的多位市民,在他们眼中,挖掘出理财原来是这样变化的……

  1."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李志清,82岁,这句话在她印象中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句流行语。当时人民刚刚当家做主,过上安稳日子。但由于家家户户收入低,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因此艰苦朴素是最好的美德。

  2."副食品,粮布票,它比生命还重要"

  韩永红,50岁,出生时正赶上我国进入严重商品短缺时代。为保障生活基本需要,各种票证应运而生。在她印象中,老百姓的喜怒哀乐都跟一张张小小票证相连,理财是什么?没人知道!

  3."自行车,半导体,不吃不喝也要你"

  李辉,那时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崭露头角。理财观念萌芽出现,除了维持较低的吃穿需求,填饱肚子外,市民会想尽办法往银行存钱。为啥?只为早日能骑自行车、戴手表、踩缝纫机。

  4."会挣钱,致富路,能挣会花是潮流"

  刘颖,那时我国改革开放正式启动,老百姓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人们的理财观念也随之发生巨大转变。在她眼中,勤俭节约固然重要,能挣会花才是潮流。小时候的她,心中最大的消费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5."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姜胜男,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今年刚刚上大学。90年代老百姓的理财观念再次变化。量入为出与花明天的钱并存,重视个人资产增值与风险意识同在,花钱买健康、买文化教育盛行。现在的他,信用卡必不可少。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从规划人生开始。"

  综上,以上几位总结出,在当下,理财就是钱生钱。通过对现有财富的有效配置,实现财富的最大化。但要注意,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重中之重是,理财不仅是投资,规划人生才能使理财得到升华。

分享:

来源:沈阳晚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