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一越六十年——恒生银行的上海情结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9日

  恒生银行,这家目前香港最大的本地注册上市银行之一,早在上世纪30年代恒生银号创办初期,就已将业务扩张至上海、广州等内地大城市。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恒生银行以外资银行代表处的身份在上海重新开业时,他们既体会到了与这座国际大都市久别重逢的欣喜,也深知从头再来所需面对的挑战。

  1991年,恒生银行在上海设立代表处,当时的办公地点是当初众多外资企业汇集的瑞金大厦,仅有13楼的一间办公室。1997年,随着恒生银行上海分行的正式成立,办公地址搬到了浦东船舶大厦,员工也增加到了十几名。

  然而当时,恒生银行要在内地重振雄风,真正的难题在于———在内地法人银行成立之前,外资银行还不能开展针对本地居民的人民币业务和其他一些重要银行业务,这对于在香港有着“街坊银行”之称的恒生银行,显然是个不小的挑战。

  当然,目前看来,这些业务虽有助于了解本地市场、熟悉本地经营环境,有利于恒生的本地化进程,但恒生银行高管所期盼的,却依然是一张外资法人银行牌照,因为只有如此,外资银行才能真正在中国内地生根发芽,做大做强。

  从重回上海,直到成立法人银行,这期间,恒生银行从未动摇过在中国内地市场,尤其是上海发展的决心。上海———这座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是闻名全球的远东金融中心,在改革开放中再次彰显了海纳百川的独特魅力。按照今日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高美懿女士的说法:“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是各家外资银行在内地发展的必争之地。”“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很快,国内的商机很多,恒生的发展将来一定要看中国内地!”高美懿早前在上海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如是说道。

  机会终于来到。外资银行的热切盼望与我国金融业发展和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找到了契合点,得到了来自监管层和上海市政府层面的有力支持———进入本世纪,上海始终从自身实际出发,抓住有利机遇,把金融、航运作为“四个中心”建设的“突破口”。2007年,当得知外资银行法人化审批工作启动后,上海便成立了由主管金融的副市长领衔的工作小组,挨家挨户地走访外资银行,正是这种诚意和高效率的工作,加之上海特有的人文环境,市民的金融意识,让众多外资行意欲在上海———这座热力之城,大展拳脚。

  其实,早在2006年9月15日,恒生银行董事会首度选择在上海举行,多项议案与内地市场即直接相关。会上,恒生银行董事会也通过了“条件许可,恒生银行将在内地注册法人银行”的议案。此外,恒生银行中国业务总部定于上海也是这次董事会会议的又一成果。

  “法人银行的成立给我们业务开展带来了很大变化。”高美懿还如此表述外资法人银行的身份转变对其业务发展的影响力。

  有数据为证———自2007年5月28日内地法人银行成立后,恒生中国的上海网点数量较成立时已从7个增加到10个之多,成为在上海网点最多的外资银行之一。此外,在业务范围上,恒生(中国)也在监管政策的逐渐开放中不断进行开拓:2007年8月,恒生(中国)获准向中国境内公民提供人民币银行业务;今年1月,正式发行两款“银联”标准人民币借记卡。截至2009年6月,个人“优越”理财客户数比开业时增长超过550%。员工数量由开业时的800多人到现时1400多人。网点数由开业时的16家,到2009年8月,增加到35家。同时,恒生还努力实行人才本土化战略,意在解决人才紧缺这一外资银行面临的挚擎———他们利用多种渠道吸引各种人才,提高员工的本地化率,同時加强培训投入,通过“内地管理培训生计划”等,为其在内地的长远发展作好人才储备。

  两年多来,包括恒生在内的外资银行的实践和成绩表明,在成立法人银行后,外资银行不但自身取得了稳定发展,还对上海银行业和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影响力甚至辐射至整个长三角和全国。而今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时刻,需要的正是外资银行的创新思维理念和成熟运作经验,共同协力推进这一目标早日实现。

  “恒生中国将积极参与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早日建成。”站在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的上海证券大厦27层,眺望窗外不远处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全景,履新不久的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关燕萍女士向记者表示:“作为香港最佳本地银行,恒生进入内地发展拥有地利、人和的优势,加上随着这一重大部署,国内对金融服务需求会愈来愈多,投入更多资源在国内是恒生长远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实现恒生成为大中华区内具领导地位的银行这个目标的重要里程。”

分享:

来源:上海金融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