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调高美元、欧元、港币等外币品种的存款利率,引起市场关注。
国有银行提高存款利率的水平意味着要吸引更多的外币存款,增加外币贷款,一是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上升,投资者更愿意借外币;二是央行和银监会加强了对银行信贷的调控,银行难以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所以希望通过外币贷款扩大信贷。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外币存款利率的上调只是一种短期的市场行为,外币存贷款并没有体现出特别的优势,外币存贷款规模的扩张将受到限制。
外币存款利率仍低于人民币存款利率,外币存款利率并没有多少的吸引力实际上,根据利率平价的原理,在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稳定的条件下,外币存款利率与人民币存款利率相比,仍然处于劣势。目前人民币1年期存款利率是2.25%,美元1年期的存款利率是0.95%(中国银行,存款利率远低于人民币存款利率,公众存美元还是没有存人民币合算。因此,外币存款利率上调对外币总的存款规模不会影响很大,只不过银行之间相互争夺外币存款罢了。
外币存贷款业务与人民币存贷款业务相比,有一点优势,但不确定性仍然较高目前对银行来说,外币存贷款业务的利差大于人民币存贷款业务的利差,外币存贷款业务的利润相对较高,如人民币1年期存款利率是5.31%,1年期的贷款利率是2.25%,存贷款的利差是3.06%;而1年期美元存贷款利差相对较大,以中国银行为例,美元1年期的存款利率为0.95%,1年期的贷款利率是4.5075%,利差为3.5575%,比人民币存贷款利差高0.4925%。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外币的贷款业务也优于人民币贷款业务,1年期贷款利率比人民币贷款利率低0.8025%,借外币更合算。
笔者认为,对银行和企业来说,外币业务优于人民币业务,但是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一是企业借外币贷款,面临一定的交易成本,并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是小幅波动的,仍存在汇率风险;二是人民币贷款利率有一定的弹性,如果银行下调贷款利率,外币贷款的优势更小,并且外币存款利率仍可小幅上调,外币存贷款业务的优势不确定性较大。
人民币升值的不确定性,使外币贷款的优势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借款者来说,只有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条件下,借美元才比较合算,到时候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或美元贬值的好处,还款的时候,可以用少量的人民币购买相同数量的美元还款。如果将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则借美元并没有多少优势。由于人民币升值的不确定性,借美元规模不会大幅度上升。此外,随着美元贬值,人民币对美元保持稳定,则人民币对其他非美货币也会贬值,这样借非美货币贷款,还会亏本。如随着美元对欧元贬值,人民币对欧元也贬值,如果你借欧元贷款,还款的成本不是下降,而是上升,因此非美货币的贷款可能会下降。
人民币的流动性依然充足,不存在资金瓶颈问题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央行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的适度增长,不会采取紧缩措施,一旦市场资金面紧张,央行会通过公开市场业务释放资金,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银行之间争得外币存款的局势不会持久,外币贷款对人民币贷款不会造成很大的替代。由于今年前8个月的新增贷款达到8.15万亿元,同比多增5.04万亿元,央行对银行信贷实行微调,控制货币市场资金的投放,但是目前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动性较强,一旦市场资金短缺,央行会增加流动性的投放。
全球的零利率政策短期内难以改变目前全球经济有复苏的迹象,但是基础仍然不牢固,在经济没有明显复苏前,各国刺激经济的措施不会退出,全球金融市场仍然维持低利率,外币存款利率上升的空间有限。在最近西方国家的央行议息会议上,基本上都维持刺激经济的政策不变,全球利率水平仍然处于低水平,中国的银行体系的外币利率水平也将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外币存款利率上升不可能成为一种趋势性上调,除非西方国家进入升息通道。
如果外汇占款继续增加,银行的人民币资金将得到缓解目前中国仍然保持贸易收支的顺差,同时中国经济逐步企稳回升,是最先走出危机的国家之一,对外资的吸引力仍然较强,中国的外汇储备仍然会增加,外汇占款也会上升。随着外汇占款的增加,银行体系的人民币资金流动性会增加,将缓解银行信贷资金不足问题。
因此,在外部经济形势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国内银行提高外币存款利率只是一种短期行为,只是弥补国内银行间外币存款利率的缺口,争得更多的外币存款,对整个的金融市场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下,人们愿意通过外币借款,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的不确定性,外币贷款获得收益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我国,外币存款规模很小,外汇资金主要是集中在央行,银行可以动用的外币资金规模不大,同时外币贷款的优势并不明显。总之,笔者认为,上调外币存贷款利率并不是经济形势转变的信号,而是一种短期的市场调整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