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马骏骎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5日
针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热点话题,上海财经大学MBA学院院长戴国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谈到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和不足,并表示,金融中心的建设要面面俱到,而不能提倡“错位竞争”。
NBD: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是什么?
戴国强:上海有五方面的优势:首先,上海背靠长三角,这是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产业结构比较好的地区,因此上海建设金融中心有得天独厚的产业背景;其次,上海的地理位置优越;第三,上海经历过历史辉煌,因此上海建设金融中心有历史情结的因素,并得到大家认可;第四,上海所处的江南信用文化比较现代化;最后,上海经过那么多年的经营,人才比较集中。
NBD:上海在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还存在哪些不足?你对此有何建议?
戴国强:首先上海面临体制上的不足,大的金融机构都在北京,资金结算地在北京,不在上海,几大银行的资金清算中心都在北京。但金融中心理应是资金的集散地,也是集聚和扩散的中心,因此这无疑是上海天然的不利和先天不足。此外,上海在规划上缺乏全盘考虑和规划,陆家嘴地区的规划就备受诟病。而且上海的金融机构虽然数量不少,但从当量、等级、层次来看还不够。NBD:中国其他一些地区也提出要建设金融中心,并且提出差异化竞争的策略,你对此怎么看?
戴国强:错位竞争对于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 “外行话”,金融就是要全面发展,不可能错位发展,金融本来就是一体的。现在综合经营成为趋势,就是因为大家看到了金融商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错位竞争是对金融的本质缺乏深入了解。你可以在策略上提出错位竞争,但是在做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开花”,伦敦、纽约这样的世界级金融中心都是很讲究集聚效应的。NBD:在谈到上海建设金融中心时,外界喜欢将上海同香港作比较,也有很多意见认为上海将赶超香港,你认为有这种可能性吗?
戴国强:从长期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香港成为金融中心,首先是历史原因推动的,其次香港在政策上非常优惠,税收低,吸引人才有优势,英语普及程度比内地高,有语言优势。所以从近一二十年来看,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是难以撼动的。但从长期来看,没有产业结构的强大支撑将成为香港最大的 “软肋”所在。
相比之下,上海背后有大量产业支撑,所以长期来看,香港与上海相比没有长期优势,前提是上海必须将其优势和长处充分发挥。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