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张意轩 李志伟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3日
十年,历史长河里的一个涟漪,却足以让世界经历风云变幻。
十年前,有些中国人还在衡量入世利弊,心存忧虑;有些国家还在质疑入世后的中国命运,看淡前景。
十年来,在世贸组织大家庭中,中国从新成员、参与者逐渐成为推动者,影响力与日俱增。
十年来,中国入世,虽然付出高昂代价,经历成长烦恼,但始终遵守世贸规则,保持开放姿态,逐步成为一个成熟的世贸组织平等的伙伴。
十年后,中国向世界展示答卷:中国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两倍多;世界分享了中国机会:中国进口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0%,全球第二;吸收了1万多亿美元的外资,建立了34.7万个在华投资企业。
十年过去了,数字摆在了那里,事实证明了一切。
中国赢了,世界也赢了。
许有杰至今仍感念中国带给他职业上的成长,“一个人在中国一年所学到的东西,是在其他发达和成熟市场或许十年也学不到的。”
作为宝洁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已在大中华区工作十多年的他,见证了中国入世十年以来带给中国、也带给世界的变化。
从“世界市场”到“智力创新源泉”
中国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
许有杰所在的宝洁公司于1988年进入中国。那时,中国尚等候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之外。
“23年来,宝洁公司亲自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许有杰说,中国与其他国家最大的不同,就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和变化速度”。
最初宝洁来中国只是做产品的推广与销售,而如今,中国已成长为宝洁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年销售额约50亿美元;与之相伴随的是其在华投资的水涨船高——截至目前,宝洁在华投资总额已近20亿美元。
“中国是宝洁的重要增长引擎”,宝洁公司董事长麦睿博直言。
看好“中国机会”不只是跨国企业,还有大量优秀的外籍人才。
Ribbit是加拿大人,美国西北大学读完生物化学硕士毕业后,2006年来到北京,开始在辉瑞公司工作。这家美资企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美国现在就好像是‘破产’的国家,欠了那么多国债,现在到中国来机会更多。”Ribbit笑着说。
随着中国科研环境的改善及人才的不断成长,在市场之外,中国的智力优势也开始凸显出来——越来越多外企开始在中国本土展开人才开发与知识创新。
4个月前,微软在美国之外规模最大的研发基地——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总部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微软CEO鲍尔默用“中国智造,慧及全球”来评价这个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基地,在他看来,“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必将成为微软全球创新的源泉。”
不只是微软,宝洁、惠普等外企也不甘落后,在中国开设研发中心。中国,正在逐步成长为全球创新的源泉。
十年来,中国累计利用外资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强劲发展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源泉。2009年和2010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了50%。
从国内到国际,
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全球市场
和许有杰一样,张向程也庆幸着自己当初的职业选择,他所供职的海兴集团,6年前还是一个年产值仅1亿元左右、在业内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如今却成长为在伊朗、印度尼西亚等5个国家拥有海外工厂的企业,产品已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将超10亿元。
像海兴这样的企业,目前在中国已有1.3万多家,分布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已遍及各行业。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在赞比亚投资建设铜冶炼厂、中兴通讯在巴西设工业园……目前,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比例则从上世纪90年代的18∶1,上升至2010年的不到2∶1。“中国资本”正跃居为全球投资领域引人瞩目的力量。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中获益的,不只是中国企业,东道国也从中获益匪浅。
海兴集团利用自己的核心技术雇当地人生产。例如,在伊朗建有3条生产线,每条线有六七十人,全部都雇本地人。2008-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的笼罩下,在非洲投资的中国有色集团切实履行郑重承诺,所属的非洲企业“没有裁减一名员工、没有减少一分投资、没有减少一吨产量。”
据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的境外企业纳税已达117亿美元,解决当地就业78万人。
“走出去”的过程中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非洲,中国有色集团主动投身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公益事业约1000万美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约1亿美元。
我国现有的对外投资存量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距离。在商务部副部长王超看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仍会进一步发展,中国企业将会逐渐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打造完整的全球产业链。
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投资与企业司司长詹晓宁则表示,预计中国将在未来10年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