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6日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郭庆平在中外记者吹风会上表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概念的使用,央行持慎重态度。一国货币是否属于国际货币应该由市场决定,至少应该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第一,该货币背后的国家经济要具有足够的竞争力;第二,该货币背后的国家金融市场要十分发达,且这种货币应该可兑换;第三,该货币所运行的环境持续保持稳定。按照上述条件衡量,人民币目前距离国际货币仍有差距,因此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概念应持谨慎态度。
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 热钱或再度涌入国内套利
贸易战或将令美元遭殃
美国人成守财奴 美元还会贬值吗
美元破位意味着什么
中投“价值”投资图谱
[论坛] 5000美金20天只剩130了
郭庆平介绍,截至上周末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已达到7000万人民币。经过两个月的磨合运行,一些政策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近期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明显增加。
就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增资问题,郭庆平表示,当前的重点之一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结合份额增资改革其治理结构,应明确下一次份额增资的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显著充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用资源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更大幅度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
关于如何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郭庆平表示,一是加强危机预警,改进全球和各国金融体系脆弱性评估,关注国际货币环境变化、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二是增强金融机构的资本、提高流动性,实行稳健的分红和薪酬管理,提高单个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降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四是建立全球一致的国际监管原则体系,加强对未监管市场和产品的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和危机处理,形成监管合力。六是完善并推广有效存款保险体系核心原则和投资者保护机制,建立金融机构有序退出机制,降低道德风险。(任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