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据《证券日报》报道,银行参控股保险公司股权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同时成为幸运儿。
9月10日晚间,保监会网站发布消息称,同意中国银行收购其香港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所持的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全部股权。
银行可以投资保险公司了,这对股市的权重股———银行股有啥影响?它的走势又会如何间接地影响市场?股民又该如何操作?
银行、保险公司双利好
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成为现实,诚浩证券分析师徐滢认为这种方式无论对银行还是保险公司都是利好消息,二者的混业经营,有助于打造综合性的金融集团。
对于银行板块来说,最直接作用是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整个银行股的估值。
具体来看,一方面,银行参股保险公司,有利于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拓宽盈利渠道,提高业绩水平。目前我国银行业90%以上的利润来自利差收入,而在国外的利差收入仅占30%左右。
银行入股保险公司,就开辟了新的盈利渠道,利用保险销售能力分享其高增长带来的利润,从而弥补银行业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问题。
另一方面,银行入股保险公司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银行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点和客户资源优势,保险公司则拥有明显的营销优势,这一互补式的合作将提升整体竞争能力。而且银行和保险的业务盈利模式和盈利周期存在差异,这一合作能平衡不同行业的生命周期。
多因素促银行股上涨
银行股对市场走势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近期,银行板块的市场地位到底如何?
对此,徐滢分析认为,本轮市场的上涨是由流动性过剩推动的,国家的4万亿投资和上半年释放出的天量信贷成为推动市场的主要力量,但随着下半年信贷规模的骤减,投资者对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性产生疑虑,市场信心倍受打击。
相对应的银行股也应声而落,这是因为它面临着巨额信贷导致的不良资产率上升、资本充足率不足等后遗症。市场上,虽然银行股的估值较低,但却受到了资金的抛弃,从8月初下跌以来,跌幅超过30%。甚至在招行巨额融资消息的刺激下,股指出现了向下的跳空缺口,至今没有回补。
银行股在沪市占比较大并决定着市场的走向,因此在银行、地产的带动下,沪指本轮调整最大跌幅达到24.12%。
银行股的“威力”还表现在另一方面。上周五银行股在利好经济数据的刺激下一路走高,引领股指向3000点发起了冲击。银行股的上涨也使得股指拉出了久违的中阳线,为迷茫的市场选择出了方向,个股出现了普涨,板块也有效地轮动,呈现出大盘股与题材股共舞的局面。
但其实,上周银行股的上涨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受银行可入股保险公司消息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公布的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使投资者恢复了信心,从而推动银行股走好。后者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徐滢表示。
从最新的信贷数据来看,1~8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15万亿,同比多增长5.04万亿,其中8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4104亿元。这一数据超出一些机构人士预测的规模,说明国家没有明显地控制信贷,只是对信贷政策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这样的数据提振了市场的信心,直接推动银行股上涨。
8月信贷数据超预期使市场对信贷继续回落的担忧得到缓解,从信贷投放结构看,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有利于银行业绩提升,并且8月份地产投资的加快也将有助于提振对地产贷款的需求,所以短线看银行股可能还有一定冲高动能,对大盘上涨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持续性不会太强。
走势分析
短线靠业绩 中期不乐观
如果说前8天的反弹是小心谨慎的话,那么上周五的中阳线则使股指再上一个台阶,距3000点仅“一点之遥”。
对于后期的市场走势,从基本面看,国庆节前的维稳政策和乐观的经济数据对市场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但时效性比较有限。加之创业板在国庆节后可能会发行上市,对主板市场来说是分流资金,因此后市不容乐观。
从成交量看,大盘连续小幅攀升,沪市每天成交量保持在1500亿左右的水平,没有增量资金大举入市,说明目前的反弹行情仅仅是基金自救。从技术上看,8月17日的跳空缺口对股指的压力较大,本轮反弹可能会在缺口处3030点遇阻回落。因此综合来看,“十一”前的市场走势将在围绕3000点附近震荡,达到反弹目标后回落,持续性较弱。
结合大盘走势,对于银行股来说,股民短期可持有,待冲高后了结。因为银行净利差小幅回升、手续费收入稳健增长,使得第3季度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增强,因此业绩改善的预期对短期内银行板块将起到支撑作用。
但银行需要融资来提高资本充足率,并且目前其长期资产质量令人担忧,而且随着信贷规模的减少,银行利润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银行股中期走势不容乐观。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艳玲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