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央行:美国汇率法案可能导致贸易战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闫立良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0日

    美国参议院明日对涉及人民币汇率的“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进行最终投票

    对美国国会参议院10月3日程序性投票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央行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国会参议院此时通过汇率法案不仅解决不了美国储蓄不足、贸易赤字和高失业率等问题,而且可能严重影响中国正在进行的汇率改革进程,并可能导致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贸易战。”

    该负责人对美国国会参议院于10月3日程序性投票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深表遗憾。该负责人认为,全球不平衡问题原因众多,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人民币汇率,中美投资和贸易的结构不同、中美储蓄率和消费率不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形成的产业链分工不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等都可能是比汇率更重要的因素。

    据介绍,这项议案将操纵汇率与贸易补贴绑定,要求美国政府调查主要贸易伙伴是不是存在直接或间接压低本国货币币值,以及为本国出口提供补贴的行为。一旦主要贸易伙伴汇率被认定低估,美国将对其征收惩罚性关税。外界普遍认为,该议案主要针对中国,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该议案需要在美国众参两院过关并得到总统签署,才能成为法案。去年,民主党控制的国会众议院曾通过了类似的汇率法案,但是参议院没有行动。

    近年来,中国坚持“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政策,出台了增加消费、发展服务业、完善社保、卫生、住房、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扩大国内需求。这些措施推进了经济结构调整,改善了国际收支平衡。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稳步下降,2007年该比例为10.1%,2009年、2010年分别降至5.2%和5.2%,2011年上半年为2.8%。

    “去年重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灵活性显著增强,如果考虑国内通胀因素,人民币实际汇率已大幅度升值,并趋近均衡水平。”该负责人称。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10月4日就美国会参议院涉人民币汇率议案发表谈话称,众所周知,人民币汇率不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2010年6月中国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值7%。

    按照2005年汇改启动前1美元对人民币8.27元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29.68%,其中2011年以来的累计升值幅度达3.85%,近几个月更有加速升值的趋势。

    “实践证明,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也有利于国际经济金融的稳定与发展。我们将继续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该负责人强调。

    美国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坎特3日表示,就人民币汇率问题采取立法行动无助于解决问题。美国工商团体此前也多番“上书”国会,指出借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违反世贸组织相关规定,中国可成功挑战,赢得向美输华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的权利,同时这种针对人民币汇率的单边行动对提振美国就业于事无补,因为一旦中国输美产品价格上涨,其它低成本制造国会立即顶替上来。

    “美国国会参议院此时通过汇率法案不仅解决不了美国储蓄不足、贸易赤字和高失业率等问题,而且可能严重影响中国正在进行的汇率改革进程,并可能导致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贸易战。”该负责人强调,从美国自身的实践教训看,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更容易导致问题的复杂化,对经济复苏和市场信心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希望美国政府、国会和各界有识之士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汇率问题进一步升级和贸易保护主义蔓延。我们应该维护良好的中美关系发展势头,共同为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做出贡献。

    美国参议院对涉及人民币汇率的“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的最终投票推迟至周二(10月11日)举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业计划也被推迟至11日表决。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