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7日
中国金融网综合报道 银监会主副主席蒋定之日前指出,由于中国银行业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演变而来,所以行政色彩比较浓厚,官商习气还比较明显,市场化程度不是很高;但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正在逐步确立,创新活动益趋活跃。
他在参加中国银行家论坛时指出,由于上述原因的客观存在,首先使得中国银行业在创新问题上还需要推进。推则动,不推则不动.这个问题也是小企业服务和三农服务跟不上发展的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就是市场主体风险承受能力不够强。
"中国的银行考虑我(银行自已)要什麽比较多,而想你(客户)要什麽比较少;讲因我而变比较多,讲因你而变比较少."他在会上称。
所以,蒋定之指出,金融创新的开展,乃至其活跃程度,第一位是取决于市场主体内在有没有动力.当然这种动力的形成和激发,又是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创新与监管间的博弈
他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之一就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严重失衡.金融创新的起点应该是满足于市场真实有效的需求,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破坏或者说颠覆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演变成为了金融内部的价格投机,进而在金融的操作当中,吹起了大量的泡沫。
"这种离实体经济的创新,这种空中楼阁,或者是单纯为了逐利的横行直撞,对金融和市场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他称。
蒋定之称其个人观点认为,创新的本质就是对现有思想、理念、体制、制度和模式的一种突破,这个过程本身隐含着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问题,一切创新活动都必须置于有效的监管之内,既要有效创新、突破又要防范风险,预知风险."他称,"我认为创新和监管是一种博弈。"
"但创新和监管的博弈不是胜负为结果,而是以一种良好的平衡状态为目标."他指出,这种博弈对银行监管也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作为监管部门来讲,要加强对创新领域的引导。
他表示,中国银行业创新活动不够持续或者是有效性差的根源,就是没有成形一套完善有效的体制.因此使金融创新处于一个断断续续的状态,零星的状态。
因此,要构建一个推进银行业持续创新的制度体系,在公司治理问题上,要有利于创新,要从激励机制、内控约束、队伍建设上加强改革,建立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制度体系。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