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创新担保模式架起融资桥梁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姜瑜 李茜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8日

    发展中的融资担保业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担保公司如何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给力”中小企业融资呢?

  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从担保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担保将从“单兵作战”走向与政府、其他金融机构的“联合作战”,逐步与“银行、风险投资、信托、资产管理”等融资服务整合起来,并最终将上述金融要素实现有效集聚,服务于中小企业。

  今年4月成立的上海创业接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业接力担保公司),定位于服务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该公司是自2010年银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出台《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已有担保机构进行规范整顿后,上海市首家获批的新设融资性担保公司。目前,公司已与16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得授信额13.8亿元。自6月份正式开展业务以来,公司已为22家科技型小企业提供了信用担保,担保金额达9000余万元(户均约350万元)。

  创业接力担保公司成立以来,基于“联合作战”的理念,与政府、银行、保险等展开合作,共同助力中小企业融资。据公司总经理李骁介绍,公司积极对接上海市科委、银行等相关资源,共同参与和设计了一系列结构化创新信贷产品,如“科贷通履约担保”、“科技型小企业银政投集合信贷产品”等,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产品化创新,实现政府、银行、保险、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上的资源整合配置,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实现社会资源集聚效应,为其他金融服务的延伸打下基础。”李骁表示。

  以模式创新为动力对于担保公司来说,其产品、模式、机制等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在当下,面临严峻的融资环境,担保公司也要与时俱进,以模式创新推动自身业务发展。

  创业接力担保公司成立不久,就创建了“投贷联动”模式,一方面以规避在保业务风险为基础,另一方面为担保公司做大做强找到新的可能。“投贷联动”较为简便易行的模式有4类:即期投资权、远期收益权、远期投资权、混合投资权。其中,远期收益权分为远期固定收益权和远期浮动收益权,远期投资权又分为约定价格和不定价格。

  以远期不定价格投资权为例,基于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上海某化学公司的价值判断,创业接力担保公司为其量身设计了融资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了450万元的分期纯信用贷款;同时,也获得该化学公司部分股份期权,以此对冲风险,伴随创业企业共同成长。2011年,该化学公司预计销售额8000万元,净利润1500万元,客户群超过8000家;2012年预计销售额将突破2亿元,净利润3500万元,启动上市计划。一旦化学公司上市,担保公司也将获得可观的远期收益。

  除此之外,创业接力担保公司还在积极探索“远期固定收益权”方案。在公司为某信息服务公司提供的担保服务中,收取了担保额一定比例的远期收益权,行权日为该企业下一轮VC融资结束时。据了解,该信息服务公司主营网络社交游戏的开发及运营,代表产品“开心农场”曾风靡一时。由于信息服务公司为轻资产企业,无任何固定资产可做抵押,若脱离创业接力担保公司,很难获得其他低成本的债权融资渠道,因此担保公司对其具有较大的议价能力。由于创业者本身非常看重其股权价值,且期权方案需经股东会投票通过,流程较为繁琐,因此该企业选择了远期收益方案与创业接力担保公司共享未来发展。最后,该企业拿得了600万元纯信用式贷款,创业接力担保则获得了远期约定收益。

  以风险管控为保障对于担保公司来说,在与中小企业进行合作时,最重要的还是控制资金安全。由于中小企业融资坏账率高,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因此,在持续扩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规模的同时,一套行之有效的风控措施无疑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中科智担保公司是目前国内担保行业的“先行者”,自从2003年进入上海市场以来,该公司已经为沪上900家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担保,总额达到70多亿元。在控制资金风险上,中科智研发的“反担保”措施,已成为目前行业纷纷效仿的成功经验。

分享:

来源:上海金融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