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各家城市商业银行为实现走出地方、冲出省外与布局全国,一年多来开端踏上改革之路,从更改具浓厚地方气息的原有名称做起,最终希望都能做到经略全大陆市场的中小型银行,甚至股票上市。
在中国大陆30多个省市中,山东拥有数量最多的城市商业银行。齐鲁银行重命名之前叫济南市商业银行,更早前叫济南城市协作银行。
大陆中国经济网报导,“齐鲁银行”本来就是山东原先策划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名字,最早是山东城商行联盟最热衷使用这个名称。
为实现建设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目标,山东最初规划集成全省14家城市商业银行,循徽商银行或江苏银行的模式,成立由所有城商行共同参与的“齐鲁银行”,再由其实现跨区经营与股票上市的目标。
然而,由于这14家城商行实力相对均衡,股权重组上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使得最初设想方案破局,而是由14家城商行共同出资人民币1.4亿元(约新台币6.76亿元)成立协作联盟,为各家城商行提供技术平台。
报导指出,山东城商行之所以出现重命名热潮,主要是想藉此淡化地方颜色,因此重命名是跨区经营的前奏。
这还有更大的大陆中央政策背景。2006年,渤海银行成为大陆银监会批准的最后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后没有同意成立任何全国性银行。
2007年,大陆银监会明确鼓励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并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在县级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这为城商行跨区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此背景之下,各地有实力的城商行纷纷加快跨区扩张的步伐,寻求走出地方、跨省经营,希望从地区银行变身为区域性或全国性银行。
在重命名与扩张后,最后就是股票上市。6月初齐鲁银行在重命名时,就提出2013年底前上市的目标。
青岛银行的上市目标,外界同样清楚,因为2008年4月该行改名时,业界就猜测这是为了上市做准备,重命名之前叫青岛市商业银行。青岛银行董事长张广鸿当时接受媒体访问时就表示,该行积极推动上市,并将根据市场状况确定上市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