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徐金侦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7日
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核心要求,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打造赣南城市群,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结构转型”“壮大绿色生态经济,推动发展模式转型”“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转型”,在“加快”上着力,在“转型”上突破,切实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报告立足实际,路径科学,为今后5年发展指明了着力方向。
“五个转型”指明发展突破口
——市党代会报告解读之转型篇
□记者徐金侦
我市着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贡献越来越大。图为研创光电科技(赣州)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操作LED陶瓷基板叠层机。记者何敏 摄
1
现代产业体系促产业结构转型
[解读]:赣州市工信委 林小兵:
近些年来,赣州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但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不优,发展方式亟需转变。面对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市情和各地竞相发展态势,赣州经济发展不快不行、不转不行、不好不行。
产业是经济的命脉,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产业结构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核心是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增长的多元支撑。产业结构转型,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必须紧扣三个重点:主攻新型工业,推动矿产资源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承接产业品牌化、传统产业高新化,使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显著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贡献越来越大,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进步明显提升,在做大工业总量、优化工业结构中提升工业主导地位;繁荣现代服务业,构建与新型工业相配套、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民生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使现代农业在第一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2
赣南城市群促城市发展转型
[解读]:赣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局 余少卿:
推进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是引擎。衡量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最常用的一个指标是城镇化率。到2016年,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52%以上,这意味着今后五年有近100万的农村人口将进入到我们的城市。如何能快速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呢?其中,推动城市集群发展、加快建设品质城市,将成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最大亮点。
加快构建特大型中心城市。近几年来,我市中心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站在市域角度看,中心城市的建成区面积、人口规模,都难以辐射带动907万人口规模、4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对全市而言仍然是“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因此,加快推进特大型中心城市建设显得尤为紧迫、意义重大。
着力打造赣南城市群。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要按照优化“一核两廊三圈”空间布局,着力推动特大型中心城市和瑞金、龙南都市区建设,支持信丰、兴国、于都、宁都等卫星城市建设,提升赣南城市群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
加快建设品质城市。要实现城市发展转型,促进城市发展由速度型、粗放型向质量型、集约型转变,建设品质城市既是目标又是重要手段。要加强城市形态和功能设计,精心规划建设标志性建筑、主次干道、重点片区、特色街区和配套设施,打造高品质、可识别城市,避免“千城一面”。一座城市最宝贵的是城市形成、变迁和发展中保存下来的历史印记。
3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解读]:赣州市委农工部 钟小春:
赣州“三农”比重大、欠发达、后发展的市情,要求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
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按照打造既有城市现代气息、又有乡村秀美风光,产业功能聚集、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综合体。建好储潭、三江等中心城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按照“城郊接合部综合发展型、中心镇辐射带动型、农村社区管理创新型、三化同步推进发展型”等四种类型的要求,围绕“功能布局专业化、产业发展园区化、人口居住组团化、社会管理社区化、农民财产资本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收入多元化”的统筹城乡目标,结合各县(市)实际,突出特色,选择分类建设一批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进行先行试点,分块创新政策和机制,探索不同类型示范区的建设路径,为全域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供经验。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推进以居住地和就业地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县(市、区)设立统筹城乡发展专项资金,出台财政支持城乡统筹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快城乡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一体化进程,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加快建立城乡均等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助和优抚保障、就业创业等保障体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进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社会服务等要素下乡,鼓励城市商贸、流通、金融和中介组织等社会化服务行业向农村延伸,实行城乡学校、医院结对帮扶,引导工商企业定向支援农村社区、学校、医院等建设。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加强中心城区和县城的新市民公寓建设,引导农民进城购房定居,逐步实现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
4
绿色生态经济,未来发展新模式
[解读]:赣州市发改委 钟俊: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引导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生态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统一的有关制度,坚决清理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的项目。加快推进制度和组织创新,严格做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完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从源头遏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抓好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开展碳交易试点。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点推进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综合治理为主的循环农业体系建设,同时有效实施农药及化肥的“双减”工程。积极探索生态发展新模式,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争取我市企业列入省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制度。继续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争取节水型城市建设试点,以矿井水综合利用、大型用水企业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倡导企业、居民节约用水。推动建立章江、贡江、东江源头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研究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办法。
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全市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依托供销系统、城市环卫等流通行业回收利用体系网点,进一步规范、整合与完善,各县(市、区)加快建设规模适度、网点布置合理、管理规范的资源回收体系,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在狠抓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实施一批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生长速度快、带动效益显著的大项目、好项目,抓好中小流域治理和废弃矿山复垦复绿造地综合治理。
5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区域竞争活力
[解读]:赣州市发改委 赵建生: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项领域改革,为促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强化服务和监管职责,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绩效评估制度,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奖励,探索开展百姓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调查评估。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性、资源性和先导性产业集中。积极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事业、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鼓励民营企业以股权、实物和知识产权等非货币方式扩大投资,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管理创新和品牌建设。加快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体制环境。
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推行并联审批和联合会审。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招投标管理和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代建制。
深化社会事业各项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进一步深化教育和医疗卫生改革,扶持和鼓励民办学校、民营医疗机构发展。
近日,赣州天和永磁材料有限公司的职工在高纯单一稀土氧化物氧化铽生产线前进行槽体化验。据悉,该公司落户章贡区水西有色冶金基地,该基地以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及相关配套产业为主,被列为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赣州新型电子材料)基地。 刘正旭 记者吴悦 摄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