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马光远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6日
从斯密的《国富论》伊始,经济学的核心命题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亦即探寻国家繁荣的本源问题。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企业。2011年,中国进入《财富》500强的名单达到了61家,奠定了中国财富和繁荣的基础,但如果探究这些企业的赚钱的逻辑:即靠赚钱,以及赚的什么钱,却是一个对转型中国而言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有三件事都与中国企业赚钱的逻辑有关:
第一件事是最新的中国企业500强排名。2011年9月3日-4日,中国大企业峰会在成都召开,2011中国企业500强出炉。在我看来,这个名单让我最关注是是:500强利润最高的10家企业,全部由国有金融部门和垄断性国企占据,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石油、农业银行、中海油、中移动、中石化、交通银行和中信集团,这10家企业的利润之和达到8668.43亿元,占去了500强利润总额的四成。而上榜的184家民企的利润总额都不及10家利润最高国企总额的一半。中国500强前十名靠什么赚钱?无论是金融,还是石油、电信,无疑都是垄断企业,这和2011美国企业500强利润排行前10位不少属于技术密集,如制药、计算机与办公设备、计算机软件行业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根据这个事例,我们姑且冒着被人质疑的风险认为,中国企业的利润,相当一部分来自“垄断”。
第二件事是2011年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中报。两市共2244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计赚得净利9969.12亿元,其中近九成公司实现盈利,96家盈利超过10亿元,为2011年的上市公司中期考核交上一份不错的成绩单。然而,如果再深入分析一下,发现很多上市公司靓丽业绩的背后,却是值得玩味的“利润逻辑”。根据业绩和公告显示,上半年,很多上市公司热衷于银行理财和委托贷款,而这些与公司主业无关的行为却为上市公司的漂亮中报贡献不菲。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