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叶檀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2日
金融衍生品市场并未随着次贷危机偃旗息鼓,投行刚离虎口又进狼窝。
9月15日,瑞士联合银行盘前发布简短声明,称投行部门一交易员违规操作造成大约20亿美元的损失。18日,瑞银再发声明,将持续3个月的违规交易损失额提高到23亿美元。祸有先兆,9月14日,高盛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宣布,将在10月底之前关闭全球阿尔法对冲基金。遭遇清盘的名牌基金,曾是高盛的一颗掌上明珠。
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大规模缩减,上述事件并未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但上述现象无疑再次宣告,投行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人们在质疑瑞银的内部风控系统之余,纷纷推测瑞银受损的产品交易真相。
英国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指出,这是疯狂扩张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惹的祸。目前的ETF已经与我们理解的上证ETF等投资品种截然不同,是一连串衍生品组合投资计划,称为“合成ETF”。
次贷危机之后,投资者如惊弓之鸟,在厌恶风险之余纷纷追逐安全岛,ETF被认为是安全的投资品种。搞笑的是,恰恰是安全的投资品酿就了最不安全的投资。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