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2日
追踪·《14岁女孩支撑起不幸的家》
严纯菊重新站了起来,其女严金菊已重返课堂
因为有爱,他们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记者萧森 文/图
严金菊已重返课堂。
9月20日,对于南康市大坪乡三合村村民严纯菊和他的女儿严金菊来说,是这几年来最高兴的一天。因下肢瘫痪在轮椅上度过一年多的严纯菊经过康复治疗重新站起来了,已经重返校园上课的女儿严金菊3个月来一直没有见到在医院治疗的父亲,当记者特地接严纯菊到大坪中学时,严金菊见到父亲重新站起来了,高兴得热泪盈眶。她情不自禁地对记者说:“叔叔,我爸爸真的站起来了,我好高兴,谢谢关心我们的好心人。”在现场的老师连忙说:“要珍惜学习机会,是赣州市委‘三送’办公室的领导们帮了你们家的忙。”
■一篇日记引发爱心捐助
5月中旬,南康市大坪乡“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以下简称“三送”)干部刘鸿伟写了一篇民情日记,反映南康市大坪乡三合村严纯菊因2009年摔伤致下肢瘫痪,妻子是聋哑人,两个女儿还小,小的女儿7岁,大的女儿14岁辍学在家,父亲80多岁,沉重的家庭负担落在了14岁孩子的肩上,家庭困难超出人们想象。该民情日记在市委创先争优(“三送”)活动领导小组内部简报刊登后,引起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创先争优(“三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明心平的重视。5月17日上午,市委创先争优(“三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全体干部捐款3000元,帮助严纯菊家度过眼下的困难,并邀请赣州市人民医院医生为严纯菊诊断、分析。9月21日,采访中,该办公室副主任赖景春回忆说:“我们当初希望严纯菊通过治疗能重新站起来,让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学校上课,这才是这个家庭的希望。”
■一场爱心行动悄然展开
严金菊的困难引起市委创先争优(“三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干部的关注后,经过《赣南日报》(见本报5月21日3版报道《14岁女孩支撑起不幸的家》)等媒体相继追踪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场爱心救助行动悄然展开。赣州市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能瑞金电厂、南康大坪中学等纷纷捐款,还有广东等地的爱心人士为严纯菊家捐款共计3.3万元。
期间,在市委创先争优(“三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干部的协调下,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南康市民政局、南康市教育局、南康市大坪乡党委政府、大坪中学、大坪卫生院等积极参与到救助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贫困家庭的关心,赣州市人民医院还为严纯菊减免了部分治疗费。
■一个家庭有了新的希望
9月20日,在严纯菊出院时,记者看到他摆脱了原来的轮椅,可以持拐杖站立行走了。在与严纯菊交谈中,记者发现他的表情显得特别高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严纯菊说:“从入院开始,我就有了信心站起来,每天我数着日子,到今天出院刚好113天。人家住院都焦虑着,我却比在家时更开心,不仅下肢康复后大了几厘米,连脸上都更舒展。”严纯菊笑着说。
记者特地将严纯菊接到其女儿严纯菊就读的大坪中学。该校初一年级(4)班班主任吴长秀老师介绍,严金菊学习很认真,成绩很好,常常帮助英语较差的同学。老师常常与她谈心,现在她的学习成绩、精神状态都很好。校长吴祖林说,全校师生不仅为严金菊捐了款,学校为她免收了“蒸饭费”等,还开展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帮扶活动,自己负责帮扶严金菊,常给她买一些学习用品,给她一些生活费。
下课后,记者见到严金菊后故意设置一个悬念,说要带她去见一个人,而且是她这3个月来最想见的人。她开口就说:“叔叔,不可能是我爸爸吧?”当记者打开车门时,严金菊见到父亲后,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在现场的亲属严之训对严金菊说:“有这么多爱心人士关心,你爸爸重新站起来了,你已重新上学,以后要好好读书,将来回报社会。”严金菊默默地点了点头。
■一个缩影反映以人为本
9月20日,重新站起来的严纯菊特地为市委创先争优(“三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送去锦旗表达谢意,上面写着:“真心为民排危难,实意为民解忧患”。
9月21日,记者采访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创先争优(“三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明心平。明心平说,当初市委“三送”办公室干部为严纯菊家捐款3000元,并通过媒体倡议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主要目的是希望严纯菊重新站起来,能够照顾自己,让其女儿重返校园。同时,也希望全体“三送”干部更多地关心困难群体,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经过3个多月的康复治疗,严纯菊已经可以靠拐杖行走,生活可以自理,其女儿已经回到学校上课,并且成绩非常好,比我们预期的效果要好,。
这正是市委开展“三送”活动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解决一些困难,让群众满意,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样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事业发展。今后要继续通过深入开展“三送”活动,以实际行动来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