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欧盟看中国还戴老花镜 承认市场经济却仍反倾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1日

    手上翻弄“市场经济”牌 心里盘算怎样“反倾销”

  欧盟看中国还戴“老花眼镜”

  是否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一直横亘在中国和欧盟之间。最近,这一话题被重新提起。9月20日,商务部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但是欧盟至今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方对此非常失望。

  旨在打压中国产品出口

  此话题应该追溯至10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曾接受了一些限制性条款,其中包括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待遇。之后,中国一直努力争取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10年了,应该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应该给予中国公平的待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说,中国的国企改革、公司治理、国企上市,产权多元化等许多改革都与市场接轨了,欧盟没必要用老眼光看中国。

  很多国家的专家都对中国的市场化建设成果予以肯定。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博士顾清扬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幅减少,市场经济体系和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中国已达到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要求,应被视为市场经济国家。

  如今,越来越多的世贸组织成员已承认中国是一个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然而,与中国贸易额巨大的欧盟等发达国家却一直拒绝承认,原因何在?徐洪才一针见血地指出,欧盟出于保护自身利益而不肯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把中国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他们就可以将中国出口的产品算为反倾销,就可以打压中国产品出口,从而保护自己的产业。他们这种做法是对中国的歧视,是变相的贸易保护。

  以此为砝码让中国救市

  最近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洲经济也不景气,诸多欧洲国家希望中国用巨额外汇储备买其国债以过难关。与此同时,温家宝总理近日在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强调,希望欧盟、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大胆地从战略上看待中欧关系,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同时,他还表示,对于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中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加大对欧洲投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蒋先玲教授对本报记者说,欧债危机很严重,欧盟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可以增加让中国救市的砝码,这是一场政治博弈。

  如果欧盟方面想作为砝码,那中方是否会将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个问题作为救助欧洲的条件之一呢?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对此明确表示,“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我们一直非常关注,并且力所能及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但是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和支持欧洲应对债务危机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我不认为两者之间一定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中国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往往都是不设定前提的,我们只是希望在以诚待人的同时能够得到对方的尊重。”

  专家们认为,中国可能继续投资欧洲,首先,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欧元区债务危机蔓延并恶化对中国无益。其次,中国也在设法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

  伤人者最终也会自伤

  其实,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对中欧双方经贸发展有好处,否则,只能加剧双方贸易摩擦。沈丹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认为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决断。欧盟不予承认,这既与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现状不符,也不符合中国和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的长远利益。”

  沈丹阳还分析认为,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对中欧的经贸合作势必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的影响还要做具体的分析。我们初步研究认为,第一,欧盟经济增长如果进一步放缓,内部消费投资进一步疲软,就可能会直接影响双边贸易增长。第二,欧盟内部随着危机的愈演愈烈,它的内部压力会增大,和我们的产业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双边的贸易摩擦可能会加剧,这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不利。

  “欧盟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对欧洲的出口、投资规模都会减少,同时,对欧洲的进口也会减少,最终对欧洲的整个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徐洪才说,如果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企业就有了公平竞争环境,对欧洲的出口和投资都会增加,中国价廉物美的产品将改善欧洲百姓的生活,也可提升欧洲企业的竞争力,中国的投资还可以增加欧洲的就业。同时,中国对欧洲出口的同时也会增加进口。双方只有互利互惠共赢才能共同发展。

分享: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