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回应经济热点 保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昨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坐席左)、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中)、央行副行长苏宁(右)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 图
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针对各界聚焦的“货币政策微调”的说法进行了“纠正”。他指出,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所说的“微调”不是对货币政策的微调,而是对货币政策的操作,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节奏进行微调。
金融地产能否担大任?
和讯银行频道招聘编辑、实习生
昨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出席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国货币政策“最成功”
今年上半年货币供应以及贷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由此引发了是否会引起通胀的担忧。对于这个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表示,今年1-6月,中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1.1%,下降了1.1%;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5.9%,因此还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
苏宁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中国取得了成效,货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对提振市场信心、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回升发挥重要作用。应对金融危机,不只是中国,不少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也采取了很多经济刺激政策。从总体效果比较来看,中国的政策,也包括中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说是最成功的。
不采取“规模”控制信贷
对于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提到的“微调”,苏宁解释道:“首先不是货币政策微调,很多媒体都叫"货币政策微调",有的叫"货币政策调整",这没有反映央行的意思。”
他说,央行原文中的“微调”不是指对货币政策的微调,而是对货币政策的操作,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节奏进行微调。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表述,苏宁解释,重点在两方面:一是用市场化的手段,而不是用规模控制的办法;二是微调,不是大的调整。另外,微调一直在进行,不是下半年才开始。
他还谈到,央行不会采取规模控制的办法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央行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控制货币供应总量,从而影响商银信贷。
苏宁称对下半年银行信贷规模较为放心:“上半年国家集中出台了几批投资项目,下半年投资项目的出台可能不会像上半年那么多。下半年贷款增长也不会像上半年那么多。”
国家发改委:宏观政策取向不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昨日说,中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强调宏观政策的取向不能改变。
他是在昨日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的。他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还表示,上半年中央的新增投资正逐步地发挥效应,上半年投资项目年内开工率将达100%。
下半年保持政策连续性
朱之鑫说,世界经济仍处衰退之中,未来走势还不明朗,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观。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下滑的态势实质上没有发生变化,要走出衰退实现复苏,还有待时日。在我国对外依存度比较高、金融日益全球化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很难独善其身。
朱之鑫说,目前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主要是政策拉动,支持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民间投资和社会投资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消费也主要靠政策的引导和鼓励,在就业压力加大和居民收入增长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消费政策的效益还会呈递减态势。
“我们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要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一揽子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朱之鑫说。
上半年投资年内全部开工
朱之鑫还表示,从去年年底到2010年,中央准备新增投资1.18万亿,带动约4万亿元投资,目前已分四批下放了3800亿元。其中保障性住房建设375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1043亿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871亿元,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573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396亿元,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542亿元。
他还透露,为了保证中央投资用好,由中纪委监察部牵头组织24个检查组分赴各地检查资金和项目落实情况,要做到三个“百分之百”:这四批项目要在年内“百分之百”开工;“百分之百”做好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对检查和监督发现的问题,要“百分之百”整改到位。
此前,国家发改委稽查办主任任树本在谈到4万亿元投资的稽查情况时表示,政府2009年年初下拨的1300亿元中央新增投资,开工率只有40%。早报记者就此问题在发布会后向朱之鑫求证,他认为,年内开工率100%“没有问题”,因为“项目早就排好了,不开工就不拨款。国务院批准发行2000亿地方政府债券,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也要做到百分之百,如果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我们可以把钱挪到别的地方去用”。
财政部:加大民生支出稳定股市发展
综合新华社电在昨日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表示,今年以来,股市开始逐步回暖,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关注资本市场运行的态势,配合有关部门健全和完善市场内在稳定机制,以保证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稳定健康发展。
他说,去年9月19日,经过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双边1%。征收改为单边征收。从当时来看,这个措施降低了交易成本,提振了大家对股市的信心,对促进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政府加大经济支持力度,是否会减少民生投入”的问题,丁学东表示,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保增长同时,明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增加政府支出的时候,中央财政加大了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
丁学东说,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方面的支出7284.6亿元,比2008年增长29.4%。从今年前7个月的财政支出情况看,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也是大幅度增加的。从中央安排的1.18万亿元政府公共投资来看,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就是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农村基础设施等民生方面。
丁学东说,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支出同比分别增长了23.9%和38.2%,重点用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工资,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方面。
在社保和就业方面,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支出同比分别增长了17.6%和66.7%,主要用于完善城镇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扶持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支持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和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等方面。此外,中央财政还加大了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
“从列举的数据来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措施当中,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还是大幅度增加的。”丁学东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落实“一揽子”计划,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