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大力整合特色资源 文化旅游收入力争五年翻两番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敖晓霞 记者钟瑜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0日

  ■赣州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摘要

  着力打造区域性旅游中心。整合红色、客家、宋城、生态等特色旅游资源,建设著名旅游目的地和粤闽、港澳台地区的休闲养生后花园。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挖掘,探索建立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和艺术市场,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和文化旅游区。

  逐步拓展旅游市场

  市第四次党代会党代表、赣州市旅游局党组书记李诒芸认为,市委工作报告对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定位,不仅能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也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更为广大旅游从业者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今年上半年,我市接待游客总人数797.53万人次,同比增长27.2%;旅游总收入61.01亿元,同比增长42.4%。李诒芸说,近几年来,我市把培育和壮大旅游市场主体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并采取得力措施全力推进。

  一是拓宽客源市场。在抓住、巩固珠三角、闽三角等主要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其他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尤其是今年开拓了北京旅游客源市场。

  二是加强宣传造势。今年,我市在央视、中国网络电视台、乐途旅游网等中央、北京主要媒体投放了赣州旅游宣传广告,加大赣州旅游宣传推介力度。

  三是培育精品线路。为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市政府印发了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方案,着力打造以红色故都游、江南宋城游、客家风情游、绿色生态游为主题的一条黄金旅游线路和三条特色旅游线路。

  四是打造景区品牌。为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增强景区吸引力,我市提出了开发建设陡水湖区域,创建瑞金红色风景区、通天岩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等。

  五是深化区域合作。主动与广东、福建等地对接,重点抓好粤闽赣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红三角”旅游协作区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通。

  文化旅游收入力争翻两番

  对今后五年的发展,李诒芸认为,我市将加强统筹协调,大力整合红色、客家、宋城、生态等特色旅游资源,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加快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品牌,建设著名旅游目的地和粤闽、港澳台地区的休闲养生后花园,着力抓好旅游产业规划、旅游项目包装运作、旅游产品开发拓展、旅游市场培育壮大、旅游行业服务监管等重点工作,推进旅游产业化、集群化和信息化,培育形成新的优势领域,提升产业竞争力,将旅游业培育成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十二五”期末,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翻两番。

  ■相关链接

  构建六大旅游产业集群

  以筹建的中国脐橙研究院、脐橙产业园等为核心的世界橙乡旅游产业集群;以瑞金为核心的红色旅游产业集群;以赣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江南宋城旅游产业集群;以龙南-赣县为核心的客家风情旅游产业集群;以会昌-安远-寻乌-定南和上犹-崇义-大余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以及以兴国三僚-章贡区杨仙岭-定南布衣文化为核心的堪舆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建设八大重点旅游项目

  瑞金红色旅游景区、通天岩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陡水湖建设中国的“月亮湖”以及宋城遗址公园、七里古镇综合开发,赣南森林观光小火车建设,“红赣州·客天下”大型演艺、赣州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等。

  加快建设六大旅游目的地

  加快瑞金红色旅游名城、龙南 “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兴国“将军故里,模范兴国”、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石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以及中心城区现代都市(含城郊)旅游休闲目的地建设步伐。

分享: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