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高利贷崩盘数亿元血汗钱打水漂 各方呼吁加强监管

来源:千龙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9日

    贷盛宴之后,风险已集中爆发。

  据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报道,江苏北部的贫困县泗洪县石集乡被称为“宝马乡”,今年春节过后,石集乡几乎98%以上的村民都参与到了疯狂的高利贷游戏中。今年5月底,疯狂的高利贷链条一夜之间断裂,并从石集乡迅速向其他乡镇蔓延,穷困群体上亿元的血汗钱瞬间全都打了水漂。

  今年以来,温州发生多起企业主、公务员和银行人员等进行民间借贷后出逃的案例。4月以来,温州当地的江南皮革、波特曼、三旗集团、浙江天石电子等关门倒闭。最近的案例是,8月1日,温州巨邦鞋业公司老板王和霞失踪。闽北担保链已经崩溃,显示部分地区的高利贷冰山已在艳阳下沉入水底。

  8月5日,福建建阳刘斌案爆发。此案显示,传销的多层次金字塔式高利贷集资链条将民间资金与众多担保公司联结成一个金融链条。有消息称,仅建阳的担保公司损失就超过10亿元,十多家担保公司老板外逃。

  在各地频繁发生高利贷崩盘事件的同时,监管层也在不断释放着监管加强的信号。

  8月20日至21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甘肃省考察时表示,“当前要严打非法金融活动,重点是社会非法集资和市场金融传销,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9月中旬,中国银监会发布风险提示,称“人人贷”(即个人对个人)等信贷服务中介存在潜在风险,要求银行做好风险预警监测与防范。这是监管部门对“人人贷”这种业务模式的首次表态。此外,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工商管理部门沟通,针对“贷款超市”、“融资公司”等不实宣传给予严肃查处。

   相关阅读  

  高利贷是可怕的“堰塞湖” 叶檀建议“堵不如疏  

  全民高利贷狂欢,这是中国最可怕的金融风险。在著名经济评论人叶檀眼中,鄂尔多斯正是全民高利贷的经典案例,而且今天鄂尔多斯的资金模式比起20年前的温州模式,危害和风险都更大。叶檀:目前的高利贷市场大致存在两种状况:一是风险较小的短期资金头寸调动,许多企业通过几天的高利贷资金搭桥,继续获得银行信贷,这是较为安全的部分,但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少;二是风险较大的高利贷长期融资,借贷的企业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认为货币和财政政策将趋于宽松,或者政府将放松房地产调控,到时以房地产的溢价能够偿还高利贷利率。显然,这是极端不靠谱的赌徒心态,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缺乏预见。

    家家放贷不炒股 鄂尔多斯在京白领返乡放贷

    一辆辆耀眼的奔驰S级轿车,一座座高楼林立的大厦……从包括潘石屹在内的诸多地产大鳄进驻推盘、巨资打造鬼城康巴什,到人均GDP超过香港的誓言,“扬(羊)眉(煤)吐(土)气(气)”的鄂尔多斯转眼成为人人眼中可以淘金的神秘城市。如今,包括在北京打拼数年的一帮鄂尔多斯人也坐不住了,悄悄地把先前的积蓄通过亲朋好友转入了家乡的民间放贷队伍中,“钱生钱”成为这帮年轻人的第二收入。

  放贷者自省:盛宴即将落幕  

  如今至少已是3000万元身家的杜老板,从小生长在鄂尔多斯。清晨点支苏烟当早点,闭目养神再小憩一下,是杜老板常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坐在沙发上的他,看似面无表情,但事实上正在快速地运转着大脑,盘算着该给谁结算利息了、下一笔收款要再放给谁、这一小段时间内自己盈利多少……直到脸上不知不觉露出惬意的笑容,这才起身坐车去工地勘查现场。

  鄂尔多斯模式≠温州模式

  提到民间借贷,在中国不得不提及温州模式。正是有了温州民营经济的稳健发展,才在温州特有的经济环境中滋生出民间借贷这一产物,并被惯以“温州模式”的头衔。据浙江籍证券从业者杜佐松介绍,民间借贷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30年中一直是重要资金来源,在企业发展中,银行贷款、企业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资金各占到三分之一。作为新兴城市的鄂尔多斯,其所形成的特有资本模式是否也会如温州模式一样走得“得心应手”?

分享:

来源:千龙网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