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赣州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的新探索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萧森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9日

    新闻背景:自去年12月以来,我市组织23690名干部下基层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以下简称“三送”)活动,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项活动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的充分肯定,认为是“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创造性实践。”“希望赣州坚持下去,抓出成效。”并作出重要批示:“江西赣州组织两万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很好,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加和谐,应在创先争优中推广。”同时,省委书记苏荣,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鹿心社对活动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李源潮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我市进一步把“三送”活动推向深入,建立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常态化机制,使“三送”活动更加贴近群众实际、贴近基层需要、符合发展规律,成为统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

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给力”
——赣州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的新探索

□记者萧森

  宁都县驻石上镇“三送”干部近日在白莲专业合作社生产现场给白莲拍照,并当场将白莲销售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帮助农户和白莲专业合作社网上销售白莲。(资料图片) 特约记者曾嵘峰 摄

  金秋时节,一则《“大埠人家”是娘家》的新闻在人民网刊出后,引起了许多网民的关注。该报道主要反映赣县大埠乡改变大批外出人员处于乡镇和务工所在地基层组织管不着的“真空状态”,为便于沟通、联系和管理,在“三送”活动中,7月底,大埠乡政府在县城创办了为民服务的“大埠人家”。每周日,“大埠人家”安排一名乡镇领导坐镇,面对面听取、解决流动人员的困难和诉求。这正是我市各县(市、区)以“三送”活动为载体、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缩影。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我市不断深化“三送”活动,使之成为牵引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牛鼻子”。就如何进一步开展“三送”活动,日前,记者采访了市委创先争优(“三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曹四清。

  新成效:书写做好群众工作新篇章

  曹四清说,我市开展“三送”活动成效显著,办成了一批群众关注、热切期盼的实事、好事,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截至8月底,全市各工作组和下派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8.61万件,为基层群众送去帮扶慰问金1.33亿元,争取扶助项目资金6.21亿元;化解了一大批信访积案、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壮大了一批农业主导产业,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完善了一批公共服务载体,使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同时,我市开展的“三送”活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广大下派干部自带被褥和日用品,住在所包扶村的农户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每人每天按照20元标准自行交纳伙食费,做到日清月结,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话发展,真心实意地关心群众冷暖,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强化了民生为本的理念,加深了与群众的感情;锻炼培养了一批熟悉基层情况、善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在“三送”活动中,针对大部分机关干部基层工作经验相对不足的实际情况,市委从市、县(区)选拔了3993名县、科级后备干部到乡(镇)、村担任工作组组长,对28名副县级后备干部实行异地交流包扶,有意识地培养锻炼他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群众公认度。在前不久的县、乡换届工作中,市委将干部考察延伸到其包扶点,由考察对象向当地群众述职,接受群众的满意度测评,真正把干部的评判权、使用权交给群众,促使干部对群众负责、为群众办事、向群众交账。

  总之,我市的“三送”活动是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展望:统揽农业农村工作总抓手

  曹四清告诉记者,根据市委要求,现在正拟订《关于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为总抓手,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将使“三送”活动真正成为统揽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创新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三项重点工程,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开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扎实推进“三送”活动全覆盖、常态化,加强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继续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安排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村庄整治、移民扶贫等涉农资金,集中抓好一批“三送”活动示范点。

  第二,创新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农民利益决策机制,建立农村社会稳定责任制,建立新型乡村治理机制,加强扶贫帮困救助工作,大力创建文明和谐村镇。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高效便民服务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工作,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大力实施三项重点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工程步伐,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程。

  第三,建立健全干部联系服务“三农”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的长效机制,实施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办法,强化联系服务责任。建立严格的管理服务制度,强化领导,加大投入,严格考评,计划用五年时间,实现产业大发展、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社会更和谐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惠农政策落实问责制,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探索创新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民转市民工作,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工作。

  新探索:使之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典范

  就赣州开展“三送”活动的现实意义,9月9日,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魏星河。今年4月,魏星河曾参加我市“三送”活动相关专家论证会。她说,赣州开展的“三送”活动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创举,是一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对于提高地方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要真正建立一种常态化全覆盖的干部服务联系群众的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个关键的因素是要提高民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调动老百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希望赣州在“三送”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话等现代化工具实现政务公开,把干部、领导联系群众的渠道做实做好,畅通党委、政府和民众良性互动的渠道,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让干部得到教育,群众得到实惠。同时,要以县为单位,结合本县(市、区)实际,每半年或者一年确定一个主题,抓一项主要工作,把活动做实做出成效,最后实现干部作风的大转变,使赣州的“三送”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典范。

  相关新闻:

  “三送”鼓起农民“钱袋子”

  今年以来,兴国县良村镇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三送”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该镇实际,为农户解决技术、资金等难题,引导和帮助农户发展烟叶、油茶、生猪产业等三大产业,形成了“平原烟叶,山地油茶,零星发展生猪养殖”的产业布局,打开群众的致富路子,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目前,该镇烟叶种植800多亩,油茶种植2万多亩,生猪养殖年出栏量在5000头以上。

  该镇“三送”干部大力宣传惠农政策在烟叶、生猪、油茶种植上的奖补措施,积极落实奖补资金。例如新造高产油茶林50亩以上的农户,可获得每亩300元的奖补资金,极大地提高了农户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实施林地流转,新增1万亩集中连片林地用于油茶开发,并成功引进深圳金泓昇投资集团公司投资4.3亿元以该镇为中心建设20万亩高效优质油茶林基地。该镇把技术送到家门口、送到田间地头的做法,使不少农户吃下了定心丸,纷纷搞起了规模种植。对于想发展产业或扩大种养规模的农户遇到资金难题时,该镇“三送”干部及时与金融部门联系,协助他们进行小额农业贷款银行贷款。该镇厚村村塘背小组的应海长就是这样一名产业发展户,瞅准了行情的他打算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但是苦于手头资金不足。驻村“三送”工作组组长、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该镇党委书记庄敏通过上门走访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帮助他联系农信社借得了一笔贷款作为扩大规模的资金,实现了应海长“当养殖大户”的梦想。如今,应海长养生猪年出栏量有望突破500头,纯收入将达40万元。(贺松涛 记者萧森)

  党代会·会场传真

  代表即兴吟诵《脐橙飘香》

  “橙花美,橙花香,阳春三月吐芬芳……橙乡富,橙乡靓,红土地上歌声扬,橙乡楹联书写着沧海桑田,采茶欢歌唱响明天的辉煌,啊,赣南是我的家乡,脐橙飘香祖国四面八方。”9月17日下午,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分组讨论安远代表团会场,安远县委书记邝光华在发言中说,围绕市委报告提出如何把赣州打造成为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做好脐橙文化建设时,当即拿出手机,把前不久县里一名文艺爱好者发来的一首《脐橙飘香》歌词念了起来。那富有韵味、甜美的歌词,引来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会场的讨论更加活跃起来。

  原来,为迎接市第四次党代会召开,充分体现安远人民精神风貌、优秀品质,激励全县人民热爱安远、建设安远、奉献安远,该县在全县开展了县歌、县树、县花和“安远精神”表述语征集等活动。

  听了朗诵后,众代表一致认为,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它建立在综合实力的基础上,要建好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脐橙文化建设大有作为,现场吟诵的《脐橙飘香》代表着大家的心声。(记者萧森 特约记者赖世春)

  作诗庆贺党代会

  “金秋喜迎党代会,旗帜鲜艳花点缀;政治报告明目标,纲领文件让人催。‘四种’理念来指导,党员群众紧相随;加快转型推发展,‘四化’赣州集祥瑞。”9月17日,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分组讨论寻乌县代表团会场,该县党代表赖学洪发言时当场吟诗一首表达自己的感受,引来阵阵掌声。据了解,赖学洪是寻乌县澄江镇党委书记,热爱诗歌的他,为表达参加盛会的喜悦之情,来之前就已写好一首诗表示庆贺,听完党代会报告又做了几番修改后,在讨论会上当场与代表们分享。(温美香 记者杨晓安)

  党代会·花絮

  夫妻双双把会开

  在市第四次党代会会场,一对年轻的夫妻代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都来自南康代表团,丈夫是南康市赤土畲族乡党委书记蓝永清,妻子是南康市龙回镇党委书记肖立。

  蓝永清和肖立都是第一次出席党代会,夫妻共同参会,两人表示这是一件倍感光荣的事,但同时责任也很重大。在报到之前,他们一起交流会议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互相为对方打气。

  “我们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参加选调生考试,一起在基层从事农村工作。”相似的工作经历、共同的理想,让夫妻俩关注的方向集中在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问题上。蓝永清希望政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高效便捷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肖立希望社会能给农村困难群体更多关爱,确保他们在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和利益表达机制等方面的权益。

  党代会期间,夫妻俩一心一意开会,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主要在休息时间探讨大会报告和小组讨论的一些内容。“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互相学习,互相理解,就是对彼此最大的支持。”蓝永清笑着说。

  “当选党代会代表,就应该认真履行职责,关注民生,多为农村发展鼓与呼。”夫妻俩默契十足地说。(记者张惠婷)

  三个女代表的“讨论会”

  “史文清书记的报告言简意赅,非常有指导性……”9月17日中午12时,石城县代表团上午的讨论会结束,代表们陆续走出会议室,这时周青云、黄湘云、温宇霞等3名女党代表在会议室讨论起来。

  “报告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非常清晰的目标和思路,让我备受鼓舞。”来自石城县实验小学的周青云,对报告中有关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容非常关注,抢先说出了心中的感受。这时,石城县琴江镇福利院院长黄湘云接过了话茬,满怀信心地说:“报告将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的一项重要工作,可见市委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非常重视。”

  “是啊,报告针对赣州实际,确定了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我们作为来自基层的党代表,回去后一定要把报告精神学习好、宣传好,为赣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来自石城县人民医院的温宇霞深有感触地说。

  ……

  就这样,三名女代表在会议室足足讨论了近半个小时,直到工作人员催促她们去吃饭,才意犹未尽地走出会议室。(特约记者赖於艳 记者严章文)

  老师们的意见写进了报告

  “喂,熊老师吗?您好,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上次我们一起讨论时提出的普及高中教育、实现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意见,写进了市第四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贯彻,把咱们的高中教育办得越来越好,为祖国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人才!”9月17日晚上,大余中学副校长李淑贞兴奋地拨通了同事熊琼玖的电话,把这一喜讯传达到庾岭脚下的余中校园。

  放下电话,李淑贞深情地回忆起接到史文清同志代表市委向党代表征求意见短信的情景:“我认真学习了报告征求意见稿,不断地思考教育与幸福的关系,并深入课堂、校园和学生家庭,征求广大基层教师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共同心声。综合起来,大家普遍认为,促进教育公平,让孩子们平等接受均衡优质教育,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工程。所以,我们认为,在促进教育公平惠民这一部分可以加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民办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广泛普及高中教育,达到优质教育的全面普及等内容。”

  李淑贞说,她及时梳理汇总后,把这一意见通过邮件回复给相关部门,没想到大部分意见被采纳了,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发扬民主、共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温暖着每一名基层代表的心,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恪尽职守、创新开拓,办好教育的豪情。(特约记者彭承礼 记者李美霞)

分享: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