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马欣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6日
访谈现场
金达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总裁 杜健豪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6日讯 (记者 马欣) 民间借贷的热潮已经从江浙一带向全国蔓延开来,俨然已成众人热捧的新“投资渠道”。昨日,中国经济网邀请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郭田勇教授,以及金达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总裁杜健豪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节目,介绍了目前民间借贷的现实情况,分析了民间借贷的利弊,并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民间借贷不同于高利贷 两原因诱发
民间借贷在中国一直存在,并呈潮汐状发展,当经济总量出现紧锁,或货币收紧时,民间借贷相对活跃。郭田勇将西方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用到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来解释民间借贷的制度根源。即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政府主导能力经济较强,并通过两点展现。一是使金融机构把主要的资金链投放到政府支持项目上;二是把资金供给的成本、利率率水平压到较低水平。正规金融机构准入垄断,以及价格管制,导致民间性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民间借贷。
杜健豪认为宏观调控中企业生产遇到问题,催生了民间借贷。他同时强调,民间借贷不同于高利贷,以利率为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四倍为边界,属于合法的民间借贷。应支持企业按照正规业务来做委托贷款,人民银行贷款利率4倍以下的小额借贷公司,对中小企业发展有帮助。
牌照不过6000,却有数万担保公司
杜健豪表示,担保公司从体系上分成了融资性担保公司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两块,但是业务范围非常复杂。现在,银监会在全国发放了6000张左右融资性担保公司牌照,即经营许可证。这些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给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担保费年收费率为2%-3%,这类担保公司主要依靠社会公信力,实际作用相当于增信,这些公司通过一年多的监管、调控和整顿,已基本上符合国家监管要求。
但是全国的担保公司大概有几万个,这类没牌照的公司虽打着担保旗号,但是却在政府的管制外。这类公司通过自身的人脉关系沟通提供担保,导致部分资金流入该渠道。而问题往往出现在这些公司身上。担保公司本应做担保业务,但是他们做的事高息放贷,或者吸收公众借款,从而引发有的担保公司老板跑路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式次贷危机”绝非危言耸听
郭田勇教授认为,民间借贷有三点隐忧:首先,民间借贷投机性极强。随着股市热、房地产热退去,投机性资金已大量涌入民间借贷。其次,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在民间借贷中存量非常大。沿海地区各省市已有大概三万多亿银行资金进入民间借贷领域。第三,民间借贷资金去处成问题。大量的资金进入中小企业,但房地产领域绝脱不了干系。杜健豪也补充说,有些民间借贷活跃的地区,其规模已经超过了银行信贷,甚至是两倍到三倍。
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下降,国家同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增大。如果经济继续减速,房价下降,很有可能发生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房地产商难以支撑,最终导致资金需求者无力还钱,资金链断裂。而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大面积还款困难的风险将很有可能传导到银行,传导到社会。因此,郭田勇认为,中国式次贷危机绝非危言耸听。
名义利率偏低促成了民间借贷活跃
郭田勇认为,老百姓拿钱往民间借贷投,说明正规金融提供利率偏低,这是促成了民间借贷活跃一个很重要原因。名义利率过低,导致了信贷市场上出现投机行为,大量资金到民间借贷寻找投机空间,并且利率差距越大,投机空间越大。因此,提高利率水平能够抑制民间借贷。利率提高了,更多的中小企业、民营机构就能从正规渠道得到贷款,进而降低民间借贷热度。
监管应从“单线多头”向“双线多头”转变
目前我国民间借贷监管为空白。郭田勇认为,监管体制需适应民间资金市场的发展,监管有必要从“单线多头”向“双线多头”转变,加强地方政府监管力度,从而有效规范区域内民间借贷行为。而民间借贷一般集中在某区域进行,跨省现象非常少,一旦对民间金融发展达成一致性意见,将有利于解决地方经济发展。他同时指出,应该加强地方政府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比如扩充各省金融办的实力,让各个省、地市的金融办对当地居民更熟悉,从而依托他们对民间信贷,民间金融活动来进行监管。
杜健豪也表示,对于民间借贷的乱象,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文件,对这个市场进行合理疏导,而不是封死。对于超过高法允许的借贷行为,应该坚决整顿和打击,予以严格控制。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