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4日
【香港商报讯】正当融资问题迫使广东和浙江的一些小型制造商陷入破产困境之时,中国民间担保正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不在监管下的民间担保人,为中小企业做担保,帮助他们获得银行贷款,或者直接向信贷紧张的企业提供贷款或进行投资。
收取担保月费或年费
《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引用了一个叫「戴卫东」的民间担保人例子。戴卫东用自己注册资本为3020万元的公司,通过与银行合作,承担银行向小企业贷款的担保风险,他每笔担保的贷款收取客户0.1%的月费或1%的年费。
目前这样的民间担保人,正在中国国有银行体系的缝隙中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的费率占贷款金额的1%到10%不等。而温州等地这类贷款的利率已经飙升至高达15%,相当于基准贷款利率的两倍。
来自地产商及矿主
这类民间运作者的资金来源往往来自房地产开发商、煤矿矿主或其他拥有大量资金的个人。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3366家专门从事小额贷款的非银行机构共安排了约2875亿元贷款。相比之下,去年同期,1940家此类机构共发放了1249亿元贷款。
业内专家说,实际的数额还要更大,因为官方统计数据中并没有反映出全部的民间放贷活动。批评人士认为这类公司监管不严格,很多传统银行拒绝与他们交易。
银监会警示「人人贷」风险
【又讯】银监会日前向银行业机构发布「人人贷」风险提示,称人人贷(P2P)信贷服务中介公司存在大量潜在风险,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风险预警监测与防范。
在银行信贷持续偏紧背景下,人人贷中介公司近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这类中介公司收集借款人、出借人信息,评估借款人的房产、汽车等抵押物后进行配对,并收取中介服务费。从目前这类公司的运作看,存在大量潜在风险。
银监会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务必建立与人人贷中介公司之间的「防火墙」。严防人人贷中介公司帮助放款人从银行获取资金后用于民间借贷,防止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蔓延。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