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8日
现代房产8个月内斥资100亿元疯狂买地,资金来源疑似民间借贷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房企,8个月内斥资100亿元疯狂买地,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幕逐渐曝光,这家房企——浙江省义乌市现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现代房产),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拍成名
8月11日,经过2小时、251轮竞价,现代房产以72.19亿元的价格拍下 “义乌中心区07、08地块”,高出起拍价一倍,创下全国单宗住宅市场最高地价。
9月6日,浙江国土系统官员、房地产分析师章林晓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银监会已明确规定,禁止银行向房地产开发商发放贷款,用于竞买土地,因此,现代房产从银行借贷资金拍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义乌市一商业银行信贷部负责人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义乌市开发商现在不可能从银行获得一分钱的贷款。据他表示,义乌市25家商业银行现在基本上连个人按揭都不做了。“72.19亿元的土地出让金,对二线地产企业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现代房产是一家民企,2000年成立至今累计开发量仅100多万平方米,该公司办公室吴姓主任称,该公司属二级资质,在义乌仅位列3、4位。但就是这样一家中型房企,最近8个月里买入约100亿元的土地。除“义乌中心区07、08地块”外,该公司于去年底以20多亿元竞得义乌“城北商业中心”地块,今年6月15日又以2.26亿元竞得曾有全国新单价地王争议的义乌 “雪峰路与望道路西南侧”地块。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规定,现代地产需在 1年内付清出让金72.19亿元,40天内支付50%的首付款。实际上,72.19亿元并不是现代地产急需支付的唯一一笔土地出让金。另外,按照相关规定,该公司拍下义乌地王后,需在30日内签订出让合同,并严格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开发。
换句话说,根据上述规定,现代房产必须在9月11日前与当地国土部门签订合同,9月20日前付清首付款。但9月6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现代房产老板黄允松,他表示,双方尚未签订合同,也没有交纳首付款。
谁在说谎
上周五一家媒体报道称,根据当地知情人士初步估计,现代地产已经通过违规销售获得资金超过15亿元。
9月2日,义乌市建设局房产科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现代城项目尚未取得销售许可证。对于群众及媒体反映的现代城项目违规销售问题,该局已经通报义乌市行政执法局。
9月6日,现代房产办公室吴主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违规销售给予否认。“(现代城)方案都还没批,怎么可能销售?”他说,违规销售超过15亿元的说法更不存在。9月5日,义乌市行政执法局回复本报记者时称,现代城不存在违规销售行为。
但义乌当地不愿具名人士向本报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现代城存在违规预售房屋行为,有购房者在向现代房产交纳了100万元首付款买房后,获得了一张白条,购房日期显示为8月22日。
另据本报记者了解,9月1日,当地市民赵先生在交纳了170万元首付款购买现代城的房子后,同样没有签订合同,得到的也是一张白条,上面仅有姓名、户型、建筑面积,参考单价以及首付款等简单几项信息,外加一张现代房产开具的收据。为吸引购房者,现代城还实行9月10日前付清全款8折优惠,并承诺可改名转让。
知情人士透露,两年来,现代房产土地到手后十几天内就 “火速销售”已经好几次,但从来没听说其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制止和处罚。
风险很大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现代房产自成立以来,在义乌、东阳、余姚、杭州千岛湖等地开发房地产,销售额近300亿元,该公司老板黄允松很有本事,资金基本都靠个人借贷而来,月息4-6分不等,政府官员也给他钱。而坊间传言,现代房产的自有资本,显示出来的,只有两三个亿。
章林晓分析,假若一个企业实力不济,却不断拿地,去做上百亿元的大项目,可能是拆东墙补西墙,为了融到更多钱把旧的窟窿堵上,必须再挖一个新的更大的窟窿。如果不拍地,可能就没有民间融资借口。这或许是现代房产频频拿地、挥金如土的原因。
有消息人士表示,银行贷不出钱来,现代房产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本金去拍地王,除了民间高利借贷,别无途径。义乌地王竞拍保证金超过15亿元。“据说15亿元的保证金是现代房产分别以一毛和一毛二的月利率借来的,使用时间为1到3个月不等。”上述知情人士说。
9月6日,现代房产办公室吴姓主任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有办法、有信心筹集资金把现代城项目做好。不过,无论是黄允松还是前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都避谈通过何种方式筹集开发地王所需资金,称是“商业秘密”。也没有对“高利贷缠身”说法做出回应。
据义乌市国土局人士介绍,“城北商业中心”和“雪峰路与望道路西南侧”地块目前仅支付一半的土地款。这意味着,下半年现代房产必须支付约50亿元的土地款。而在拍下地王后的短短40天内需支付50%的首付款,共计36.095亿元,这并非小数目。
中原地产华北区域总经理李文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义乌下一步可能限购,如果企业靠借高利贷开发房地产,市场一旦遇冷,资金链将面临严峻考验,断裂的风险很大。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