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陶瓷网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2日
当代艺术陶瓷收藏,近年来掀起了一股热潮,特别是香港、北京、广东等地当代陶瓷精品拍卖和展销会的多次成功举办,更起到了助推作用。收藏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对于当代艺术陶瓷,收藏要“四忌”。
一忌以职称高低鉴别水平高低。以作者职称高低来制定当代艺术陶瓷的市场价格,这是目前陶瓷行业通用的游戏“规则”,而当代陶瓷艺术人员的职称及荣誉称号繁杂,职称和大师称号分为市级的、省级的乃至国家级的,相应作品还会有不同的价位,价差达几倍,甚至十几倍。如果收藏者简单地认为,职称高者艺术水平就高,职称低者技术水平就低,未免以偏概全。专家告诫新入行的收藏者,职称(荣誉称号)只是一张“入场券”,就像大学毕业证书一样,关键还是要让作品说话,有些“大师”徒有虚名,作品一般;有些无职称者,却作品新颖、意境优美。收藏者切莫让职称遮住眼。
二忌以拍卖价格作为购藏价格。当代艺术陶瓷拍卖会是艺术陶瓷市场的晴雨表,拍卖成交纪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艺术陶瓷市场的活跃程度。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的粉彩《三顾茅庐》瓷板画拍出150万元;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的《观棋不语》镶器拍出了190万元;2009年李菊生的《读书郎》高温颜色釉镶器拍出了145.6万元。这些足以说明当代艺术陶瓷的收藏热度。但是,我国的当代艺术陶瓷拍卖形成气候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形成时间还不长,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和规范。就拍卖成交价格而言,也存有一定水分,假拍、炒作、自卖自买等事件屡见报端。因此,当代艺术陶瓷收藏爱好者切忌轻信拍卖会的成交纪录。对于收藏者来说,拍卖价格只能是一个市场参考价格,而不能成为自己购买当代陶瓷的一个依据和价格标准,不能以此来左右自己的收藏趋向和思路。
四忌贪大求全,样样收藏。目前,很多当代陶瓷收藏者缺乏收藏经验及鉴赏能力,加之市场信息又不灵通,往往是“眉毛胡须一把抓”、“抓到篮里都是菜”。今天将市级、省级、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的作品收入囊中,明天又想购藏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大师作品;今天收藏了一块瓷板画,明天又想购藏一个瓷瓶……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如果说是大机构、大财团,实力雄厚,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资金有限,鉴赏能力又不足,如果贪大求全,样样收藏,不仅不能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反而会影响收藏的品位。对此,专家建议普通收藏者专一、系统地收藏,比如专门收藏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或系统收藏瓷盘、瓷碗、瓷笔筒、瓷壶等,当藏品达到一定规模时,不仅能得到较大投资收益、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还能享受到精美的艺术陶瓷带来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