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信托酝酿行业大变局 转型大幕开启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唐真龙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2日

历经磨砺,始入正轨。

在中国信托业32年的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六次大的整顿。而最近一次的整顿正在使信托行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自2007年银监会颁布《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以来,监管层对信托公司的定位日渐明晰,信托公司逐步向信托本源业务回归。

而随着银监会一系列信托新规的颁布实施,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一种趋势,信托公司正在摒弃传统的平台类业务,向主动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转型。

⊙记者 唐真龙

转型关乎生死存亡

现在不是信托公司想不想转型的问题,而是不得不转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金融行业的垄断性在不断降低。最明显如私募行业的发展,已经给信托公司这样的“正规军”造成很大的压力。

九江路111号,这幢坐落上海外滩中心地带的建筑建造于1932年,是民国时期大陆银行的旧址。在经历了八十年的风风雨雨并数度易主之后,这栋大楼迎来了现在的主人——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信托)。

上海信托成立于1981年,是中国最老牌的信托公司之一。与其办公大楼厚重的历史感一致,这家拥有30年的历史的信托公司过去一直给人一种厚重、沉稳甚至略显沉闷的感觉。

然而近两年以来,无论是信托业界还是媒体都能感觉这家老公司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2010年,上海信托一改以往低调沉闷的形象,聘请国际知名品牌咨询公司对公司品牌赋予全新视觉形象和深刻内涵,并高调举行新闻发布会。在此基础上,2011年上海信托继续和国际一流公司合作,让其为品牌中长期规划和实施策略出谋划策,助推公司品牌的推广和发展,全面、有效、系统性地实施品牌管理。

这仅仅是表面上的变化,更深层次的变革两年多以前已经在上海信托内部开始酝酿实施。

“‘全面调整、主动转变’是信托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在九江路颇具古典风格的办公室中,上海信托总经理傅帆向记者表示。

2008年上海信托就聘请麦肯锡咨询公司协助制定战略规划,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为更具操作性的《2010-2014五年发展战略规划》,“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在开始酝酿转型。”傅帆表示。

傅帆告诉记者,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信托行业70%以上的收入还是来自较高风险的融资项目,30%左右的项目是平台类业务,即原来的银信合作业务。

“我个人认为,信托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直不是很确定。”傅帆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说,上海信托现在也在考虑信托业务的转型:平台类业务毛利率非常低,完全靠价格的竞争,另外还会触及政府宏观调控的底线。

而融资类业务在目前国内金融市场要求刚性兑付的背景下,信托公司本身所承受的潜在风险是很大的,随着信托资产规模的提高,行业本身所集聚的兑付风险越来越大。“信托公司需要有一个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的公司在考虑转型的问题。”傅帆说。

上海信托的转型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正在加入转型的行列。按照华宝信托总经理钱骏的话来说,转型已经成为关乎信托公司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目前很多信托公司还没有认识到行业的危机感,现在不是信托公司想不想转型的问题,而是不得不转型。”钱骏表示。

与上海信托相比,同处上海的华宝信托有着截然不同的股东背景,作为宝钢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华宝信托成立于1998年。在加盟华宝信托之前,钱骏先后在美洲银行、德意志银行以及摩根士丹利任职,他拥有16年的国际投行经历。

2010年,钱骏通过华宝信托全球招聘成为这家国内大型信托公司的总经理,他进入华宝信托的方式本身便印证了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随着信托业变革的发生,行业的吸引力正在增加,以往相对封闭的信托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端金融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加入正在给这个行业带来全新的理念。

拥有长期海外金融工作经历的钱骏对中国金融行业的未来走势有十分肯定的判断。他认为未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金融行业的垄断性在不断降低。中国的金融业未来会经历一个像当年的制造业那样的民营化的过程。而目前最明显的就是私募的发展,已经给信托公司这样的“正规军”造成很大的压力。

如果信托公司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思路上靠金融牌照赚钱的话,多则五年少则两三年就会出局。“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三五年之后,信托牌照没有优势的时候,行业里还有我们的地位,有我们品牌、管理团队,我们不是靠牌照吃饭,而是靠品牌、管理团队和股东背景吃饭。”钱骏表示。

剑指财富管理

转型已成共识,然而转型之路却各有不同。有信托公司认为,信托业最有条件做成私人银行;也有信托公司表示,信托公司应该致力于成为一个开放式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信托公司为客户提供最好的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服务。

信托公司究竟应该如何定位?面对中国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信托公司应该如何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围绕着这些问题的争论伴随着转型的呼声日渐浮出水面并成为信托业关注的焦点。

三年多以前,记者在西安初次采访西安信托总经理崔进才时,西安信托还是一家位于西部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信托公司。三年多之后,记者再度采访崔进才,与2007年相比,此时西安信托的资产规模已经翻了33 倍,营业收入翻了9倍,信托业务收入翻了11倍,净利润翻了5倍,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发行规模翻了51倍。

“三年前我们提出‘从融资平台向信托理财产品供应商转变’,是针对当时西安信托各方面情况,结合强化生存能力提出的一个中长期方向。”崔进才向记者表示。但他告诉记者,这只是西安信托这几年所做工作的一部分。“我们更多的工作,是引导公司向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方向转型。”

围绕着这个定位,西安信托不断地丰富非融资类产品的种类。“我们现在的原则是尽量远离监管部门经常限制和提示的业务,比如贷款类、类贷款类以及其他融资类业务,逐步向投资管理型产品转化。这几年的一些创新,主要是在投资类产品方面,并在业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他表示。

在进入信托业以前,崔进才曾长期在商业银行工作,他在中信银行先后从事零售业务、公司业务、以及资产业务等,担任过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在商业银行领域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在他看来,信托公司最有条件做成私人银行。他认为,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资产管理和配置能力。能够为高端客户有效配置资产,在债券市场、融资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几个市场将委托人的资金配置进去,形成有效的收益组合,保值增值。就此来说,信托公司最有条件做成私人银行。

对于私人银行定位之说,华宝信托总经理钱骏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要找准信托公司的定位,就必须要弄清楚信托公司到底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而信托公司在私人银行领域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在经历历次重组之后,目前全国信托公司形成了不同的阵营:有上海信托这样具有政府背景的信托公司、有交银信托这样银行系的信托公司,也有像华宝信托这样具有央企背景的信托公司,还有一些民营企业背景的信托公司。

针对华宝信托自身的具体情况,钱骏认为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是产品创新。“信托公司要与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不同,开发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其次在渠道方面,信托公司不能完全依赖于银行,但也不可能做的像银行一样遍地铺点。在渠道上要均衡发展,一部分依赖银行,一部分靠自己,个人、机构、股东三位一体地发展。第三个核心竞争力就是股东资源,要善于利用股东的资源为股东和自身的发展服务。

在信托公司的定位上,平安信托董事长兼CEO童恺提出了“开放式平台”的概念。与钱骏一样,童恺也有着长期在海外大型金融机构的工作经历。在加入中国平安以前,他曾任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金融机构集团执行董事、亚太区保险投行业务主管(除日本外)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商业分析师。

他认为,信托公司应该致力于成为一个开放式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信托公司为客户寻找最好的产品、提供最好的服务。“稳定有效的渠道、优质丰富的产品和完善高效的平台是平安信托一直致力于构建的业务模式,也是我们实现发展战略的三大基石。”童恺表示。

围绕着这一定位,从2007年开始,平安信托已经在业内率先转型。目前平安信托已经打造了一支几百人的专业营销服务团队;在产品方面,已经搭建了一套围绕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而形成的产品供给体系,实现了从提供单个信托计划到基金化产品、信托产品资产包的转变。

今年以来,平安信托还在着力打造一套具有可扩张性的、完善的IT运营服务系统,将客户、渠道、投资等价值链环节整合在统一平台中,实现全面、高效的管理支持功能,控制风险、进一步提升全方位的客户体验。

分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