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曹咏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2日
“这绝对不是第一次。”8月31日,中金公司内部人士无奈表示。
此前一日,该公司广发澄清声明,称近期市场发现虚假的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该报告题为《亿利能源:成本优势明显,外延高速扩张》,发布日期则注明为2011年8月8日。
“亿利能源并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上述中金人士向记者明确表示。
此外,在报告中“被”联合署名的高峥和孙亮,前者为中金公司化工行业分析师,后者却是研究医疗保健行业,“绝无可能出现两个不同行业分析师共同研究一家上市公司的情况”。
中金打假
面对如此一份报告,中金公司表态不会姑息。
“我们将报请国家有关机构,严厉打击伪造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不法行为,并追究其相关的法律责任。”该公司在声明中表示。
记者获悉,中金公司内部已有行动。“法律、合规等部门已经对这份报告展开调查,报告是怎么出来的,谁在利用报告获利……”知情人士透露。
“即便不能说是百分之百,但几乎所有冒充中金发布的假研报都是为股票抬轿子,一定是说好话。”上述人士解释称。
上述针对亿利能源的报告同样如此。报告称亿利能源“能源化工产业链成本优势明显,景气度较高”,经综合测算,“给予亿利能源26.8元的目标价位,距目前股价有近100%的上升空间,因此首次关注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意外的是,如此鼓吹并没能在市场上引起足够反响。
8月8日,即报告出炉后首个交易日,亿利能源却大跌4.46%,收于12.85元/股;而9月1日,该股还停在12.87元。
如果说炮制者意在利用中金名头造势,如此结果似乎与后者的影响力并不相符。
“研究报告都是通过公司系统对外发布,基金、保险等机构客户不可能收到此类假报告;真正会看到这类报告的只有散户。”沪上一大型券商研究所人士介绍。
来自中金的信息也从侧面印证了上述观点。
“是我们自己发现的报告。”相关人士称,并没有接到公司客户对该报告的投诉;而在公司内部的一系列调查后,中金决定正式发布澄清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