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6日
锦绣虔城安居梦圆
——赣州中心城区棚改工程得民心
○许建平 记者喻晓佩 刘燕 文/图
日前,在深圳安家落户的王先生回到家乡赣州探亲,四处转了转,猛然发现赣江路和离火车站不远的沙石镇吉埠村矗立起了一栋栋连片的新楼房,远远望去,蔚为壮观,一打听,才知道那些都是新建的保障性住房。
我市将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作为我市住房保障全覆盖的内容之一,实行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改造,坚持实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把对拆迁户的安置补偿工作放在第一位。在棚改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做到“六个结合”,即结合工矿企业棚户区进行改造、结合城市拓展进行改造、结合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结合城镇化建设进行改造、结合农贸市场进行改造、结合保障性住房建设进行改造,有效地解决了改造地块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切实改善了居住环境,加快了城市发展进程。截至2010年底,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203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先后完成了对建国路、八境路、中山路、濂溪路、东郊路西侧、赣江路西侧、滨江四期等地段139.84万平方米棚户区的改造,使赣州城市建设品位迅速提升。
记者在位于东郊路的东方胜境小区看到,小区内楼房林立,设施齐全,居民们在公共绿地间惬意地休憩、玩耍。谁曾想,几年前这里曾是全市最大的棚户区之一,成片成片都是些年久失修的老式平房。
“现在的环境和原来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该小区14栋3楼的卓喜秋住上新房后的幸福感溢于言表。卓喜秋感慨地说,以前住在棚户区,因为没有垃圾池,大家的垃圾乱扔,小区臭气熏天,如今我们小区环境优美,处处是花香。
就在几年前,卓喜秋一家六口还住在棚户区的一个院落里,房子小,而且环境恶劣。几百户人家只有一座公厕,每天公厕门前都排成长龙。有些住户实在没办法,就在家用桶解决。老住户都称之为“轮蹲岁月”。除了上厕所,出行也是个大难题,棚户区里房屋杂乱无章,过道狭小,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泞,由于没有路灯,居民晚上回家都得打着手电筒,十分不方便。如今的东方胜境小区配套设施齐全,水、电、气、宽带、有线电视等设施齐备,停车场、休闲广场、社区图书室等一应俱全,满足了居民基本生活要求。
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目前,赣州中心城区需改造的棚户区(危旧房)和城中村建筑面积仍有722.5万平方米,涉及22259户77110人。这些棚户区的居民强烈渴望能与其他市民一样拥有安全、良好的居住环境。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计划用三年时间对中心城区棚户区(危旧房)和城中村进行综合改造,并将该项工作列入了2011年赣州市民生工程百件实事中,向社会公开承诺。
走在赣州中心城区的小街巷,四处可见墙上张贴的通知、路旁悬挂的横幅,赣州市历史上投资最大、涉及人数最多的中心城区棚户区(危旧房)和城中村综合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目前,已有3个地块先行启动,整体进展顺利。
第一个签下搬迁协议的原水泵厂地块棚改户熊建伟道出了许多棚改户的心声:“一辈子没住过好房子,多年来,我做梦都想住上新房子,没想到现在有机会住上了,我们赶上好时候了!”
随着棚改工作的有序推进,赣州,正向着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