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赣州“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纪实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温居林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5日

文化驱动旅游 风景这边独好

——我市推行“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纪实

□记者温居林

一群游客在宁都县翠微峰景区锦绣湖乘船游览湖光山色。 记者何敏 摄

  编者按:目前,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上项目、兴产业、促发展”的热潮,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破解发展瓶颈,出路在于有大项目、好项目。文化产业被称为“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我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上大力实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围绕影视制作、印刷出版、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培育和扶持了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为此,近期赣南日报文化版将结合“上项目、兴产业、促发展”主题,刊发相关文化产业专题,以飨读者。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赞誉赣州这块土地。今天,风光旖旎的赣州,风景更甚当年。

  历经2000多年,3.94万平方公里的赣州大地孕育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等多种文化,随着赣州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崛起,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已成为赣州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潮流。

  如今,赣州大力推行“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文化内涵,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建设,着力构建生态旅游大市、旅游产业大市和著名旅游目的地,打造对接粤港澳、闽台地区的旅游后花园。今年前7个月,赣州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953.7万人次,同比增长24.6%,旅游总收入达72.96亿元,同比增长39.5%。赣州已跻身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红色旅游展魅力

  赣州是一块红色的热土。赣州的瑞金市以及周边几个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每年都有大批的游客来到瑞金等地观光旅游,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在瑞金沙洲坝革命旧址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纪念园等红色旅游景点,游客在这里重温苏区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来这里瞻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福建游客尹琳说。

  如今,瑞金成为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红色故都”成为叫响全国的红色旅游品牌。

  为了让现有的红色资源发挥更大魅力,赣州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全市红色旅游进行中长期编制规划,全方位整合全市红色旅游资源。

  在兴国,该县将“一园一院五馆”七大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进行整合,新建纪念公园,建设红色影视基地,完善景区基础设施。该县还组织文艺创作人员深入基层,收集、整理和创作各类红色题材故事。于都县利用红色资源,将47处重要的革命遗址修葺一新,建立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年6月,我市还与龙岩、三明等地共同签订了《闽粤赣三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广合作协议》,共同编印了《闽粤赣中央苏区红色旅游交通图》,瑞金、于都、兴国、石城等红色旅游重点县(市),将与其他30余个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县携手,共推红色旅游。

  江南宋城韵味浓

  赣州是千里赣江第一城,自西汉初年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当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宋城之一,尤其是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故有“江南宋城”之誉。

  赣州能够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宋城博物馆”功不可没。当别的城市以“新建筑”为美时,赣州却把老祖宗留下的珍宝用心呵护,这使赣州不仅在城市品位上能够傲然而立,而且还在旅游上能够先声夺人。

  来自广东的旅客张明认为,赣州是一个很有古意的城市,历史文化浓郁,到赣州旅游就是品味文化。因为这里有被学界称为宋代孤品、逶迤壮观的宋城墙,有堪称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至今仍在沿用的宋代地下福寿沟排水系统,有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还有近900年历史至今仍在使用的古浮桥,中国八景文化的发祥地——八境台,南宋词人辛弃疾留下千古绝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郁孤台。

  赣州文化厚重,是宋明理学的奠基地、客家文化的孕育地和传播地,更是风水文化发展和形成的地方。王安石、苏东坡、辛弃疾、文天祥、海瑞都曾驻足赣南,寄情山水,留下了许多墨迹华章;岳飞、戚继光、石达开等一批名将在赣南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随着赣州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外开放日益频繁,旅游文化经济的氛围越来越浓,赣州古城旅游不断升温。仅2010年,赣州古城就接待游客302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5亿元人民币。

  如今,赣州在河套老城区,依托古城墙、八境台、郁孤台、蒋经国故居、灶儿巷、古浮桥、福寿沟、文庙和南市街等旅游资源,重点发展江南宋城游。

  客家风情引客来

  走进赣南客家名人(樱花锦绣)公园,江边古榕参天,十里樱花景观带在四月群花妒嫉,园内或亭台楼阁,或名人雕像,或长桥圆墩,或竹樱月季,绿树成阴,花团锦簇。

  客家名人公园内“一祖(开山祖)、四园(状元园、乡贤园、名宦园、宗师园)、两堂(将军堂、进士堂)、一阁(文昌阁)”,与国家4A级景区客家文化城(江西客家博物院)相呼应,以鲜活的人物雕塑形象、大量翔实的史料史迹再现了赣南籍和对赣南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历朝历代、各行各业的先贤名士。

  赣县旅游局局长谢志清说,我们坚持把文化作为旅游发展的核心价值,在客家名人公园中以人物为主线将赣南古今人文历史融为一体,以山为魂、水为魄、文化为脉、草木为肤, 展示赣县乃至赣南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既是市民休闲游乐的生活之所,又是市民抚今追昔的寄托之地。

  不单单是客家名人公园,我市注重文化与旅游的联姻。在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的客家围屋,在客家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客家文化城,在那尘封已久的客家古村落——白鹭村,游客都能欣赏到古风古朴的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客家擂茶。这些在彰显客家文化的同时也有效地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生态度假受青睐

  近日,记者来到石城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只见溪流清澈、树木葱郁,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穿林海、涉溪涧,陶醉于源头美景、奇山秀水中。来自福建的游客刘强欣喜地说:“走进神秘的赣江源,感受‘天然氧吧’的神奇魅力,令人心醉!”

  赣州素有“绿色宝库”“生态王国”“江南水乡”之美称,赣州还是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的源头,故有“东江源头”之名。

  在安远三百山,有奇峰幽谷、飞瀑深潭、古树怪石、温泉地势,有原始森林茂密、奇花异草斗艳、飞禽走兽成群,是饮水探源、登山探险、科考野营、温泉度假的好地方。此外,被誉为“天然氧吧”的崇义阳岭,负离子含量平均达9.2万个单位,最高值达19.7万个单位,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除此之外,高峡平湖——上犹陡水湖、 “水上丝绸之路”——大余梅关、道教第35福地——宁都翠微峰、“江南蓬莱”——会昌汉仙岩为代表的丽山秀水,更是让游客流连忘返。

  为把生态绿变成产业绿,我市着力实施旅游生态化战略,精心培育生态绿色旅游业,从规划控制入手,充分挖掘赣州的生态旅游资源,搞好绿化美化和景区整治,把生态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生态保护和发展旅游产业双赢。

  我市还提倡绿色旅游方式,积极开展参与型、保健型等专项特色山地生态旅游以及综合型山地森林生态旅游,打造好生态旅游文化节品牌,彰显山水生态特色。去年,在赣江源·中国赣州第四届暨石城县第一届生态旅游文化节上,石城县将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与经贸活动相结合,签约了15个投资项目,金额达10.3亿元。

  我市正在重点建设发展峰山省级森林公园和阳岭、陡水湖、九连山、三百山、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作为赣州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现在,投资11亿元的定南仙湖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投资20亿元的龙南县九龙湾国际温泉旅游休闲度假区等大型文化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之中。

  数字点读:

  ——为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步伐,今年,我市制定了《赣州市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方案》,将重点打造三条特色旅游线路。通过建设和推广旅游精品线路,争取2011年开始每年增加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并且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5年内,增加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和间接就业人数分别达到5万人和30万人,最终实现“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总收入每年增长32%以上,2015年达到400亿元的目标。

  ——赣州市创建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省级乡村农业旅游示范点25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44个,三星级以上农家旅馆19家,三星级以上农家饭庄65家。

分享: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