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商报 作者:黄泽敏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2日
人民银行温州支行调查显示:24.5%的投资者投资首选民间借贷,首次超过“房地产投资”
银行人士称:目前的情况跟第二季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民间借贷”的风险已经较大
地产投资者认为:地产投资趋冷原因并非只是行情不好,“限购令”才是主因
最合算的投资方式:民间借贷
温州人最喜欢投资什么?房地产!在今年之前,很少有人会怀疑这个答案的精确度。但今年,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了变化。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最新发布的“最合算投资方式”问卷调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选择“民间借贷”的市民占到24.5%,占据首位。而选择“实业投资”的市民占比下滑至15.3%,同比下降了5.2个百分点,排在第三。占据次席的是“理财产品”,比例为22.75%。相关人士说,自2009年人行推出这项调查以来,“实业投资”一直排在最前面,直到今年第二季度。
这之前,人民银行做过关于民间借贷的抽样调查。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温州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而据市经信委的监测,到目前,我市民间借贷的规模已超过1200亿元。
与参与民间借贷的群体日益庞大互相辉映的是民间借贷的利率日益上涨。人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我市民间借贷市场的综合利率分别为23.01%、24.14%、24.81%、24.43%、24.6%、24.47%,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目前的利率水平处在历史高位。
“民间借贷”在第三季度很难排第一?
当记者把上面的这些数据,以及人行的调查结果告诉一位某银行财富管理中心的负责人,并请他“解读”这个现象时,这位银行人士说:“参与人数多、资金数量大、利率水平高,这是温州民间借贷的写照。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市民最喜欢或者认为最合算的投资方式,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位银行人士马上又说,进入第三季度,这种情况又可能会发生变化,民间借贷在第三季度很难再排第一。
这位平时与“有钱人”接触频繁的银行人士说,由于“全民参与”,而且利率不断攀升,加上最近不断传出有些人钱借出去要不回来的事件,很多民间借贷的参与者,已经考虑把钱从民间借贷里抽回来。
该银行的一位贵宾客户,今年年初赎回了一款理财产品,把1000多万元的资金全部放在某担保公司,月息两分。但是这个月,该客户把钱又全部从担保公司拿了回来,买了该银行一款年收益率9.5%的信托理财产品。“不少人意识到了民间借贷的风险,现在又重新寻找安全的收益率可以低一些的投资理财产品,但是目前的情况,并不是每个民间借贷的人都能很顺利地把钱拿回来。”该银行人士说,他的另一客户,有400多万元放在一担保公司,原来计划今年6月份拿回来的,现在还迟迟拿不回来。
民间借贷的风险在加大,由民间借贷产生的案件也在增多。今年3-5月三个月时间,全市法院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2628件,比去年同期多出了474件,案件总标的额高达9.3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出3.15亿元。
“这些数据还有滞后性,据我的分析,今年下半年,类似的案件会更多,涉案的金额也会更大,民间借贷高收益的另一面高风险,将在下半年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该银行人士判断,民间借贷作为最合算的投资方式,将很难持续。
不少“担保公司”最近歇业
民间借贷在很长的时间里,是作为亲友间的互助而存在的。近年来,众多的“担保公司”以中介的形式出现在了民间借贷领域,低息吸入资金高息发放贷款以获得“利差”,从而使大量的民间借贷成为了一种投资理财方式。
温州担保行业一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温州融资性担保机构即“经过官方认证”的只有46家,但温州各种打着担保公司字样的公司,最多的时候有数千家之多,这些“担保公司”,大多数就是以民间借贷的方式赚取利差,吸收的存款月利率在1.5分-2.5分之间,放出去的利率则高达5分甚至更高。
不过据一位开了1年多“担保公司”的业内人士支先生分析,这两个月里担保公司的数量减少了不少,至少有20%以上的担保公司在这几个月消失了。他自己的公司,就在6月份注销了。
据其分析,担保公司减少的原因,一是本身的“融资”变得越来越难。支先生的担保公司资金来源由三部分构成:合伙人自己出资;向社会融资;从银行获得资金。近几个月来,从银行获得资金几乎已无可能,向社会融资的成本则越来越大,以前基本上是1分-2分,现在一些人要求3分,成本几乎翻了一番。二是风险在加大。5月份开始,支先生就经常听到同行说某个担保公司发放出去的“贷款”拿不回来,造成了投资人的严重亏损。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一些担保公司“见好就收”,有的担保公司无奈歇业。
“随着风险的释放,下半年担保公司关门的现象会越来越多。”一担保行业的负责人认为,建立在“高息”基础上的担保公司,可持续性并不强。
温州人依然偏爱地产投资
民间借贷的风险已经逐渐释放,一些人已经抽身而出。抽出来的资金,会投向哪里?中信银行 温州分行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认为,温州投资者其实最爱的还是地产投资,但是由于“限购令”的限制,投资地产的方式会发生改变。比如从直接买房子,变成借助金融产品进入地产领域,如地产信托,地产类的股权投资,都比较受投资者的欢迎。人民银行的调查结果里,最合算的投资方式排名第二的是“理财产品”,在CPI高企的情况下,低收益的理财产品未必划算,而地产类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较高,会受到一些资金的眷顾。
记者从我市不少银行了解到,银行经常会向一些高端客户推介金融类的地产项目,这些项目的年化收益率约在10%。“每次都卖得不错。”一银行人士说,比起那些挂钩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与地产挂钩的理财产品更容易被温州投资者接受。
在人民银行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关于“地产类投资排名从第一滑落”这个现象,外地媒体解读认为,这是温州地产开始“入秋”的结果。对于这个分析,在地产投资项目已有多年历史的一位温州投资者认为,这样的分析并不客观。对他来说,目前之所以不去投资地产,不是觉得这个投资已经“没有名堂”,而是政策的限制,他没办法再直接去买房子了。“政策如果放开,我还会继续去买房子,我始终认为,地产是最好的投资方式。”当然,这位投资者也承认,在经历了几轮的调控之后,地产投资也会理性起来,之前是投机的心态,今后会以投资的心态去面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