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价值中国网 作者:夏斌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7日
未来经济增长面临的 “四大机遇”和“四大挑战”
记者:未来中国金融发展战略的研究,应该是一个很重要也很有意义的课题,你们当初确定这个课题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夏斌:随着金融开放速度加快,我国面临着一大堆国内、国际金融方面的问题,如何进行系统思考,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在2007年就有了进行这项系统研究的想法。2008年年初,香港和上海都提出赞助我进行两地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给了我一个“合同压力”,从那时开始了我们断断续续的研究。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更进一步刺激了我对中国金融长期战略问题的思索。
从客观方面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GDP以年均增长9.8%的速度保持了30年的高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进一步迈向全球化经济的征途中,我们的“内修”功夫仍不尽如人意,而且在经济、金融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也是30多年来从未见过的。这迫切要求决策部门尽快统筹大局,有一个金融发展的总体战略。
从国际方面来考虑,我认为,危机过后的国际金融环境将明显不同于过去的30年,也就是说,中国要谋求经济的持续发展,已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闭门”发展自己了,必须要先有一个系统思考与战略谋划。而且,这个时代正是中国确立战略利益的重要时期,中国需要未雨绸缪,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做出共赢的、务实的选择。
形象一点儿说,当中国金融还只是一条小河的时候,我们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但当小河变成大河又与外面的大海相连甚至已经成为大江大河的一部分时,我们只有通过学习造桥、造船,来过河跨海了。
记者:根据你们的研究,中国金融未来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环境呢?
夏斌:考虑未来金融的发展,我们认为不能像目前的西方那样,首先考虑的是通过金融发展来增加GDP。中国当前金融的发展,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因此我们如果要考虑未来金融,首先就要考虑未来经济是什么样子。也就是说,中国金融如何在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服务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和主题,首先要弄清楚经济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再搞清楚这些机遇和挑战对金融提出了什么要求。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但仍有条件保持较高的稳定增长速度。主要是因为存在四大机遇——高储蓄率、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制度改革空间。在未来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动力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当然,这些有利因素的潜在空间,相对于前30年而言,有些已有所减弱。特别是由于中国坚持了渐进式改革,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不合理结构等问题,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想继续获取上述发展动力的“红利”,还必须有赖于不断的制度变革。
记者:你能详细谈谈这些机遇对金融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或者提出了哪些要求吗?
夏斌:高储蓄对于中国金融意味着,一是仍有巨大的真实资金可以支持投资,特别是人力资本、制度建设等软件投资,这可以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二是今后我国金融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加快促进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提高投资效率。在未来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国不需要像某些国家一样,追求过于复杂、时髦的金融技术来吸引过多的国外资金。因为我国仍有较高的储蓄率或者说资金实力,能确保以渐进式改革的平稳过渡方式,提供经济增长的时间与空间。但是在高储蓄率下如何尽快改善资金的有效配置,这是迫在眉睫的事。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