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5日
市民在赣州市中医院接受天灸治疗。
●天灸:治冬病,治“未病”
“治未病”的思想,在中医理论中由来已久,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说法,即是说好的医生在病症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能预见并治疗。其中,“冬病夏治”的天灸就是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天灸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此时,人体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天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8月13日,记者在赣州市中医院四楼看到,前来进行天灸治疗的市民络绎不绝,其中以中老年人和儿童居多。据赣州市中医院内科的张时文主任介绍,今年开展天灸的几天,中医院每天要贴天灸1000人左右,和去年相比,患者的人数至少增加了两成。
赣州市中医院是赣州最早进行天灸疗法的医院,张时文告诉记者:“在赣州,天灸疗法已经算是起步晚的了,2009年才开始大面积推行。在国内的一些大医院,天灸疗法的开展已经有几十年历史。”
天灸针对的“冬病”,主要是支气管疾病。临床发现,不少咳喘患者除了进行规范的内科治疗,在三伏天到医院贴了天灸以后,冬天哮喘发作的次数减少了,症状减轻了,病情较轻的患者甚至有的就没再发作了。在赣州市中医院采访中,许多带着孩子来贴天灸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贴了天灸以后,冬天感冒的次数少了,症状轻了,病程短了,吃点药就容易控制。除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体虚感冒这些经典病之外,临床发现,天灸对那些怕冷、容易疲乏的气阳虚体质的胃痛、痛经、关节痛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天灸:推广中尚存误区
2011年,除了赣州市中医院外,赣州市人民医院、赣州市第一附属医院等医院也开设了天灸治疗。对于天灸这一中医保健治疗方法,赣州市民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接受治疗。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市民对于天灸的认识尚有误区。
误区一:天灸一年为一疗程,一定要在伏天当天贴
“三伏”时期机体汗腺分泌亢进,机体代谢旺盛,这时贴药更易吸收,也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的原则。正因为三伏天是防病治病的好日子,因此在这三天里进行穴位贴药,可通过经络内传,气候、穴位、药物三者共同作用,提高免疫抗病能力,对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都有不可低估的效果。
由于天灸副作用少,且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有些患者贴的当年便收到很好效果,于是,很多市民认为天灸疗程即为1年。张时文介绍说,对于一些病痛如哮喘、肺气肿等,如果连续贴敷3年以上,更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因此,天灸一个疗程实际上应该是3年。
是不是一定要赶头伏、中伏、三伏的当天去医院贴“三伏贴”?张时文称,三伏的头3天至6天去医院贴敷也可以。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三伏贴”的一个疗程为3年,疗效与疗程成正比,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地延长疗程。每一伏的贴敷时间为2小时至4小时,也可根据患者个体的差异对贴敷时间作出调整。
误区二:天灸贴得越多越好
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今年的天灸时间多出了中伏加强和末伏加强两个时间点,虽说是“三伏天灸”,很多医院的宣传单上都注明是5次,有的甚至只给出时间段,不限具体时间了,于是就怀疑,是不是今年就应当贴5次,或者贴得越多就越好?
“天灸不是贴得越多越好。”张时文告诉记者,今年由于立秋的时间在中伏之后,中伏的时间延长到了20天,所以有了8月3日“中伏加强”和8月23日“末伏加强”的说法,“其实三伏天贴药一般在初、中、末伏三个时间点最适宜。”张时文介绍,今年,由于中伏和末伏之间时间间隔较长,中间增加加强灸,有助于提高保健治疗的效果。在中伏和末伏间隔10天的年份,就不需要贴5次,3次就足够了。如果不是因时间赶不上漏了敷贴,基本无需在初伏或末伏过后特别加强。目前也无研究证明三伏期间接受敷贴的次数越多效果就一定越好。
天灸不是次数越多越好,针对每次天灸,贴的地方也不是越多越好。记者在赣州市中医院了解到,经络是全身贯通的,每个穴位也有其功能和主治,针对患者情况,通常每次贴敷3个至4个穴位,左右侧共6个至8个。
误区三:天灸能治百病
现在,随着赣州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重视也逐年提升。由于市民的认识误区和有些医院宣传上的推波助澜,有些市民认为天灸“包治百病”,盲目进行天灸治疗。对此,张时文表示,天灸并非能治百病,其适应症往往与组方和穴位选择有关。目前三伏天开展的天灸是针对中医辨证虚寒为主的人群。另外对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各种慢性咳嗽、体虚易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比较明显,另外对常见的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泻、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以及痛经、产后头痛等寒症妇科病等有一定疗效。
另外要提醒市民的是,天灸治疗效果与药膏的成分、贴药穴位有密切关系,需要专业人士贴准穴位,市民不宜把膏药带回家自己贴。(见习记者王怡岚)
●天灸禁忌小贴士:
1.不宜吃一些中医常说的“发”的食物,如牛肉、鱼、虾、烧鹅、烧鸭、芋头、花生等;少吃肉桂、花椒、狗肉、羊肉等辛燥之品,以防伤阴。
2.忌过量饮酒、抽烟。应少吃冷饮,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也可使人体内的“寒气”处于一种沉积凝滞的状态,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3.贴药时间不宜过长,敷贴时间以患者局部产生灼热、疼痛时为宜。小孩及皮肤嫩薄的患者一般贴药时间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如贴药后无任何不适反应,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至4小时。
4.贴药当天不宜洗冷水澡,不宜游泳。药贴取下后一小时之内不宜冲凉。
5.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用三伏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要慎用。小孩2岁以内的不适宜贴。